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政治法律   19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当今世界,有两大世界性的难题和热点,即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冷战格局的变化,使民族问题引发社会动乱,从而加快政治演变和国家裂变,这个问题的产生和突现是有各种原因的,由此引起我国政府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制定法律、制度,政策及解决民族问题等诸多方面都有其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我国一系列建立在良好的法律制度、政策基础之上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界推出了许多反映二战历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书籍。在这些众多的著作中,胡澎女士的《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以下简称为《团体)》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史实、详尽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而博得广泛赞誉。胡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团体》是她在北京大学完成的同名历史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充、修改而成的。从确立题目到正式出版,作者孜孜矻矻、费时4载。据作者讲,当初拟定这一题目的契机,是2001年加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大课题“日本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23.
KUSO文化——一种网络族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24.
从民族性格看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熏染和积淀使中国人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并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因而,心理咨询只有走本土化道路,才会在中华大地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具体来说,可从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应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的关系处理、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和思维理念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5.
文中从中文的“看”分析出看字在日文中表达时的微妙区别,并根据它们的词性和日语的习惯表达说明了简单的看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6.
催眠暗示理论包括催眠术、心理暗示和催眠暗示疗法.通过对两例因曾经的创伤体验引发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警体技能学习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咨询过程对催眠暗示疗法这一特殊心理技术的原理、实践应用领域、技术要点及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说明了这一技术值得每一位有志于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的专业人员加以研修、掌握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7.
抗战至抗战胜利初期 ,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选举法规 ,同时 ,在选举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创造与积累了若干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形成的理论基础;或者说,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奉行和遵从的产物。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形象性与深刻性的统一以及重实效的实践性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邓小平现实主义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邓小平法思想的哲学基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9.
洗钱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我国刑法第191条和《刑法修正案》(三)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将其作为重点打击的锋芒所向。但是,关于“洗钱罪”的诸多问题,比如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犯罪对象、明知的内容和程度等等,在我国理论界均争议较大,可谓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有关洗钱罪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有必要加以厘清。一、“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准确把握洗钱罪,首先应把“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清楚。综观各国关于洗钱罪的立法,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大致有四种做法:一是将“上游犯罪”的范围限制为毒品犯罪。如1994…  相似文献   
30.
<正> 肃贪反贿,是举国关注的热点;廉政建设,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然而,近年来一方面查处的贪贿案件逐年上升,平均案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廉政建设成效不够显著,贪贿活动更趋复杂化、智能化、网络化、国际化和新技术化。面对贪贿活动的严峻趋势,人们担心和疑问:为什么越肃越贪、愈反愈贿?肃贪反贿是否无济于廉政建设?对此,我认为应运用历史的长镜头对现实进行大视野的热点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