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8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连用三个警句,勉励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创造优异业绩。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充分表达了党对当代青年的厚望与期待。  相似文献   
22.
任平 《群众》2020,(5):21-22
民族有精神,国家有力量,战“疫”胜利有希望。前不久,新冠肺炎在武汉突然暴发,迅速席卷全国、波及世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肆虐造成了前所罕见的危机,对我们是一次严厉的大考。疫情来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疫”,迸发出空前强大的力量,战“疫”迅速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战“疫”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全民战“疫”的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复杂形势和需要着力辩证把握的问题,作出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极大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继续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夺取疫情防控和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最终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3.
任平 《学习导报》2011,(24):15-15
从公务员考试热潮,到大型国企一职难求……年轻人到“体制内”去的现象,引来广泛讨论。且不论这是否是普遍的价值取向,所谓“体制内外”的提法也确实让人看到,中国社会早已不是外国学者所说的“一块天花板”,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24.
旧话重提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10,(12):25-25
法大?还是权大?这是个多少年前就争论过的问题,是旧话。旧话为何重提?是因为旧话所涉及的问题至今非但没有解决,而且“于今为烈”。  相似文献   
25.
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才能真正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本质性维度、出场必然性及其在人类史图景中关联性的历史地位。考察中国道路的创新,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启蒙现代性、经典现代性、后现代和新现代性的各种模式,必须深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写现代性的必然性,在复杂现代性语境中根据"中国新现代性"的独特坐标加以阐释;探讨中国道路的社会根源,不能简单平移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而要深度反思我国已经进入的差异性社会本身。中国道路是历史道路的继续,始终在与"半现代"陷阱作殊死博弈;中国道路决不是世界道路的"另类"歧途,而是人类史道路的创新继续,它丰富和创新了人类现代化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26.
一、企业民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课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正朝着相关的两个方面深入地进行:在宏观上,从单一计划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在微观上,为了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对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的载体和细胞内部的机制及其功能作深入改革。企业自主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机制的前提,被突出地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企业法》和  相似文献   
27.
一、共同思想基础 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28.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番话语重心长,振聋发聩,指出了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9.
时下,媒体不时披露这样一种现象:某某人因为救人却被被搭救者误会或陷害的事。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本期署名“曲直”的《好人真的难当吗?》的文章进行了举例和分析,看后颇受启发。本文只想讲一讲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以及惩罚这种现象必须法、德并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文化自觉"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宣告我们需要创造与"中国道路"相应的"中国价值",而且在于宣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中国特色"时代的来临。"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不仅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化创新成果,更具有溢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普遍意义。立足"矛盾特殊性"和"中国语境"是"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理论旨趣;着重"矛盾普遍性"和"世界眼光"是"后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必然旨归。以"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自立于世界发展之林、文化之林,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更是世界期待中国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