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7篇
  免费   757篇
  国内免费   392篇
医药卫生   843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槲皮素对U937细胞系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对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系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O/PI荧光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DNA的片段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槲皮素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诱导U937细胞出现凋亡所具有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随着槲皮素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比例增加;将细胞特异性地阻滞在S期,出现凋亡峰。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U93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索 pp60c-src( + ) 在神经生长端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p60c-src( + ) 在初代培养鸡胚脊神经节细胞内的分布特征。结果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核周体、神经突起 ;在生长端体部和丝状伪足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较强 ,少数免疫活性较弱。在伸长的突起上有时可见 pp60c-src( + ) 免疫活性分布在串珠样膨体上。结论 pp60c-src( + ) 参与生长端的运动和生长 ;在生长端分化、神经生长过程中 ,pp60c-src( + ) 的调控作用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柔红霉素(DNR)所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2只小鼠分5个实验组,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1组用DNR诱导小鼠心肌损伤;1组用QUE灌胃给药后再用DNR诱导心肌损伤作为保护组;1组只给QUE灌胃作为保护对照组;1组给予DMSO灌胃作为溶剂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的血清心肌酶谱、心肌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心脏大体改变,并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 DNR组小鼠的血清心肌酶谱显著升高,血清和心肌中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引起心脏充血、水肿,心肌颗粒变性,灶性出血、坏死.而QUE保护组的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降低、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无明显增加,SOD活性不降低,心肌无明显出血灶及颗粒变性.结论槲皮素对柔红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6.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者干预组109人,检出阳性率为14.8%;对照组113人,检出阳性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58,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两年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为14.1%,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3,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早期进行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EEG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基于真实头模型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并验证它的有效性。方法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等效源技术 ,建立了由以头表某点或平均电位为参考点的实际记录近似得到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的记录的方法。由于无穷远点的电位可假设为常数零 ,因此可称该方法为真实头模型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REST)。对真实头模型全空间内任意位置的源的实际头表记录进行REST处理 ,然后计算经REST处理后的近似记录与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的记录之间的相对误差 ,以此检验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对于真实头模型REST是有效的 ,尤其对重要的表层皮质区域更为有效 ,它的应用可以降低因非零的参考电位而引入头表记录的干扰。结论 :采用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能得到更真实的脑电 (EEG)记录 ,从而可能对脑电的应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识别影响疫情防控的关键要素和路径组合,探求影响各国防控差异的机制,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以世界22个典型国家为案例对象,主要从Our World in Data网站获取新冠疫情相关数据,对案例各条件变量及其非集进行必要性分析,对条件组态进行充分性分析。结果 必要性检验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 输出5种组态,且单个解(组态)和总体解的一致性均为1,实现了完全一致性。结论 单个要素影响力较弱; 国家低确诊人数存在5条驱动路径,可归纳为资源丰富-弱疫苗型、信任驱动-强疫苗型、经济发达-地理优势型3种模式; 较高的人均GDP、人均床位数和信任度是影响新冠确诊人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KD)肾脏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造模组高糖高脂饮食6周后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8.33 mg·kg-1)、益气养阴活血方低、高剂量组(11、22 g·kg-1)。连续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严重,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得到改善,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以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抑制细胞焦亡,缓解DKD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