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9篇 |
免费 | 243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38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索暴露于高浓度氡气后对机体肺功能的影响及金属元素水平的扰动。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氡暴露30 WLM组、60 WLM组、120 WLM组,每组10只。达到累积剂量后,用无创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小鼠肺功能,采集各组小鼠血样、肺、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组织。HE染色观察染氡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包括机体必需微量元素:铬(Cr)、钼(Mo)、钴(Co)、硒(Se)、铜(Cu)、锌(Zn)、锰(Mn)、镍(Ni),以及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砷(As)、锡(Sn)、铅(Pb)、铝(Al)、汞(Hg)、镉(Cd)、银(Ag)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氡组小鼠肺通气功能降低,肺泡结构破坏,肺部金属元素Cr、Al、Pb、Sn(F=0.34、0.66、3.14、1.16,P<0.05)以及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Mn、Cr、Zn、Mo(F=0.65、1.44、0.97、2.08,P<0.05)含量降低,而肺部Cu、Mo、Se、As元素升高(F=1.31、1.26、0.81、2.04,P<0.05),其余组织中元素含量也有波动。结论 吸入一定累积剂量的氡气会降低小鼠的肺通气功能,破坏肺泡结构,并使肺和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降低,体内金属元素含量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纳入252例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肾穿刺时血清IgM中位数水平分为低IgM水平组和高IgM水平组。结果示低IgM水平组(<1.015 g/L)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血尿素氮、血尿酸、尿蛋白量、收缩压、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占比、肾脏病理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分型占比较高IgM水平组高,血清IgG、C3水平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IgM水平组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高IgM水平组(χ2=7.123,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IgM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低血IgM水平IgAN患者的临床及肾脏间质病理改变更严重,低IgM水平是IgAN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对于牙髓不可逆炎症和坏死患牙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但根管治疗不能恢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生理功能,不能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抵御外界侵袭。相比传统的根管治疗术,诱导根管内牙髓再生能达到更好的预后,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将干细胞,合适的支架材料及信号因子植入到根管内可以形成牙髓样结构和管状牙本质。相比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的技术敏感性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实现牙髓再生的模式更加符合临床要求。现将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实现牙髓再生模式的各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在髋关节良性疾病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7例髋关节良性疾病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收集详细的病历资料并行放射学检查,由同一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运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进行手术。术后6、12及24个月均行X-Ray检查以明确是否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复发以及继发性骨关节炎。所有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最终随访,并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证实,26例(27髋)髋关节良性疾病包括:13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8例髋股撞击综合征,3例滑膜软骨瘤病,1例股骨头骨骺滑脱(双侧)和1例化脓性关节炎。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复发、大粗隆截骨不愈合以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良。结论 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治疗髋关节良性疾病能获得良好的显露,并能最大程度保护股骨头血运,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995.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领域,因肿瘤不易发现的特性成为内镜医师镜下诊断的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与消化内镜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识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判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肿瘤浸润深度的预测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预测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C)是艾灸治疗的有效病症,本研究从艾灸作用的始动环节与穴位响应密切相关的角度,探讨温和灸的对穴区P2X嘌呤受体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14只。采用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建立UC模型,连续饮用7天后,取2只大鼠进行模型鉴定,造模成功后将剩下的12只大鼠随机分成UC组、UC+温和灸组,第8天改为自由饮用1%DSS溶液,第8天开始采用温和灸天枢穴(双)干预7天,每天10 min。疗程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取双侧天枢穴皮肤,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2RX7的蛋白检测,从分子水平观察温和灸对天枢穴皮肤的作用;采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P2RX7在天枢穴皮肤中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UC组体质量于第4天开始明显降低(P<0.05),天枢穴P2RX7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天枢穴皮肤中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皮脂腺中的P2RX7明显减少(P<0.05)。与UC组比较,UC+温和灸组在第8天明显增加(P<0.05),天枢穴P2RX7基因m 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天枢穴皮肤P2RX7主要分布在皮脂腺中的明显增加(P<0.05)。温和灸干预后所增加体重与天枢穴P2RX7免疫组化IOD值的相关系数r=0.823(P<0.05)。 结论: 温和灸能明显增加UC大鼠体重,其起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天枢穴位皮肤P2X嘌呤受体7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级淡水珍珠粉。方法: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级淡水珍珠粉,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珍珠粉粒径;运用凯氏定氮法以及参照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研磨前后珍珠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经湿式球磨法研磨后珍珠粉达到纳米级,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以无水乙醇为液体介质,应用湿式球磨法可以将珍珠粉研磨成纳米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汉、维吾尔(维)族3~9岁儿童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分布特征,探讨其作为儿童肥胖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4月抽取新疆四地区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汉、维族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及WC;以WC的性别年龄别第80百分位值(P80)以及WHtR≥0.48为参考值,在BMI正常儿童中筛查可能患有腹型肥胖的儿童。结果 共测量3~9岁儿童4 024名,其中汉族2 461名,维族1 563名;汉、维族儿童WC、WHtR P50和P80数值相近,P95相差明显;BMI正常的汉、维族儿童中存在WC≥P80或WHtR≥0.48的儿童:BMI正常的4~岁汉族男童中,WC≥P80的比例为8.0%,4~岁维族女童中该比例为16.3%; <7岁儿童中WHtR≥0.48的比例在10%以上,随着年龄段增长该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新疆汉、维族儿童WC和WHtR分布特征相似,WC和WHtR可用于从BMI正常儿童中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时与BMI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 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 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 colitis,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