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84篇
  免费   5628篇
  国内免费   4096篇
医药卫生   67608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1455篇
  2021年   2824篇
  2020年   2405篇
  2019年   1877篇
  2018年   2026篇
  2017年   2005篇
  2016年   1807篇
  2015年   2909篇
  2014年   3653篇
  2013年   3357篇
  2012年   4881篇
  2011年   5237篇
  2010年   3624篇
  2009年   2933篇
  2008年   3404篇
  2007年   3155篇
  2006年   3089篇
  2005年   2852篇
  2004年   1866篇
  2003年   1773篇
  2002年   1470篇
  2001年   1213篇
  2000年   1137篇
  1999年   1080篇
  1998年   676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489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50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11篇
  197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1 ,2 :5 ,6 dianhydro 3 ,4 diacetylgalactitol,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小鼠脑内移植瘤模型、MTT法、DNA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法 ,观察DADAG对小鼠脑内移植瘤和体外白血病L1 2 1 0 细胞的作用 ,并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DADAG对DBA/ 2小鼠脑内移植白血病L1 2 1 0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体外白血病L1 2 1 0 细胞同样有很强的抗增殖作用 ,其IC50 值为 2 4 6mg·L- 1 。DADAG不可逆地抑制L1 2 1 0 细胞内DNA的生物合成。DADAG 2 4mg·L- 1 处理L1 2 1 0 细胞 6h后 ,细胞发生G2 /M周期阻滞 ,2 4h后达最高峰。细胞周期素B1 蛋白水平在DADAG处理 2 4h后开始下降 ,而磷酸化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1在DADAG处理 6h后开始上调 ,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与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艾灸对30例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瑞林  赵宁侠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医学争鸣》2002,23(12):1112-1114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学员及武警战士各30例,年龄20-22岁,应用江苏协达公司生产的XDM-1型微循环电脑检测仪及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液粘度计,LG-B-190型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测试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红细胞聚集程度、血流速度、流态积分、管周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93.
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脑出血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高压氧、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高压氧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提出该病虽然少见且后果严重,但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钢板固定的位置。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Baird和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骨折愈合。术后疗效为优2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腓骨钢板的后方放置可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钢板有更好的软组织覆盖,钢板无须过多塑形,固定比较牢固。  相似文献   
95.
根据现代科学对基因的认识,应用了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的算法,以大量核酸序列为信息来源,通过计算机计算来寻找未知基因的大体位置;再通过基因的固有结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的偏向性,使用加权距离判别法来准确地定位基因,以图形及文本的形式输出,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考虑到基因的许多特征还不为人们所了解,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结构又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还开发了程序自学习功能,不断地存储已知的基因,再据此改变一些已有固有数据,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了解不同生物基因结构的特异性,更加准确地寻找未知基因的位置。  相似文献   
96.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前提下,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置管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3种雾化吸入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英  梁玉娟  胡玉莲 《护理研究》2005,19(27):2466-2467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及病毒感染的蔓延,支气管哮喘将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为探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疗法,比较3种雾化吸入法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寻找一种最安全、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不伴Ⅱ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zia Ⅱb,MENⅡb)的多发性黏膜神经瘤(multiple mucosal neuroma,MMN)甚为罕见,现有文献仅见5例报道,病变分别位于结膜、支气管、舌、直肠乙状结肠和喉部。我们收治1例不伴MENⅡb的咽喉部MMN,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s Recent studies have describe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lectr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 in canine, feline, rat, guinea pig, and human hearts. This has been shown to be due to a smaller IKs and a lager sodium-calcium exchange current (INa-Ca) and late INa in M region (deep subepicardial to midmyocardial). Studies from our laboratory have found a new repolarization current-nonselective cation current (NSCCs) existing in rabbit right ventricular myocytes.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SCCs in epicardial, M region, and endocardial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rabbit left ventricle with standard microelectrode and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s. The permeability to Na , K , Li , Cs but not to Cl- indicating that it was a nonselective cation current. Gd3 (0.1 mmol/l) and La3 (0.1 mmol/l) can block the current markedly. Results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NSCC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M cells than in epicardial and endocardial cells. NSCCs current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M cells than in epicardial and endocardial cells. With repolarization to -80 mV, INs current density was (-0.44±0.05) PA/PF in endocardial cells, (-0.12±0.05) PA/PF in M cells and (-0.28±0.07) PA/PF in epicardial cells; and with repolarization to 30 mV, INs current density was (1.09±0.29) PA/PF in endocardial cells, (0.38±0.09) PA/PF in M cells and (0.91±0.32) PA/PF in epicardial cells. Conclusions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was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NSCCs in rabbit left ventricle epicardial, endocardial myocytes and M cells. These findings may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onic basi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