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51.
目的 探讨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7年5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53 185例行心脏CT检查资料中。纳入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5~79岁。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 进行扫描,对CT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在CT重建图像上观察心大静脉的走行及异常引流的位置,测量心大静脉的长度,心大静脉异常引流汇入上腔静脉处(汇入点)和左心房入口处(入口处)的直径及CT值,以及冠状静脉窦的直径;观察有无合并心脏畸形。结果 28例患者中,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引流入心房9例(左心房7例、右心房2例)。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患者,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7~26 mm,汇入点距离上腔静脉左心房入口处的距离为1~8 mm,汇入点的直径为2.5~4 mm,入口处的CT值为20~6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膜部缺损1例。心大静脉异常引流入心房9例患者,其中引流入左心房前壁者6例、右心房顶部靠近房间隔处2例、左心房左侧壁者1例;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5~36 mm,入口处的直径为2.8~4.5 mm,入口处的CT值为400~60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无顶冠状静脉窦2例、卵圆孔未闭1例、冠状动脉瘘1例、右室双出口1例。结论 心脏CT检查是发现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有效方法,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2.
雷光文  衡爱萍  齐琳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3):240-240,F003
本文测定了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以探讨上述细胞因子与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3.
目的 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7)、...  相似文献   
254.
目的 探讨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不进行其他处理的作为模型对照(Con)组,使用不同浓度(0.31、0.62、1.25 mg/L)的辛芍组方处理建模后的HT22细胞,作为0.31 mg/L组、0.62 mg/L组、1.25 mg/L组。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作为正常(Normal)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P62)、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体数量。结果 与Normal组比较,Con组细胞OD值显著降低,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升高,CAT、SOD活性显著降低,LC3Ⅱ蛋白表达和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升高,P62...  相似文献   
255.
目的研究与膀胱癌BIU-87细胞羟基喜树碱(HCPT)耐药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一串行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tandemmassspectrometry,MALDI-TOF-TOF)寻找羟基喜树碱耐药的膀胱癌BIU-87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通过对2组细胞总蛋白质二维凝胶电脉图谱进行分析,找到差异蛋白质点12个;通过质谱分析,12个蛋白质均得到鉴定。这些蛋白质包括热休克蛋白27、细胞角蛋白8、nm23蛋白等。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膀胱癌羟基喜树碱耐药细胞和非耐药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质12个,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膀胱癌细胞羟基喜树碱耐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6.
齐琳  毛定飚  李铭  陈阳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2013,28(5):537-541
目的:总结分析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生理性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脏脂肪浸润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每例患者的CT扫描原始数据均行心脏多平面重建,观察心肌脂肪浸润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生理性脂肪浸润358例,脂性密度区(平扫时CT值<-20HU)按发生频率依次为:右室壁(74%,265/358)、右心室肌小梁(70.9%,254/358)、右心室节制索(38.5%,138/358)、左心室肌小梁(34.9%,125/358)、左心室心尖部(25.7%,92/358)、室间隔左心室面(24.8%,89/358)、室间隔右心室面(11.7%,42/358)、左心室乳头肌(2.5%,9/358)。累及右心室壁者平均厚度为3.5mm(2.3~11.5mm),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5870,P<0.05),无性别差异,厚度≤4mm者185例(72.3%),>4mm者80例(27.7%)。34例病理性脂肪浸润中陈旧性心肌梗死脂肪浸润28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3例,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3例,其脂肪分布各具一定特征性。结论:心脏脂肪浸润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有助于生理性和病理性脂肪浸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