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伴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在我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按照QRS时限、形态分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分别评估、测量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改善[(2.8±0.3)级比(3.6±0.2)级,(2.9±0.3)级比(3.5±0.4)级,P<0.05],LVED缩小[(67.2±7.5)mm比(74.2±6.5)mm,(66.4±9.9)mm比(75.8±9.1)mm,P<0.05],LVEF增大[(33.6±7.7)%比(26.6±7.2)%,(44.4±5.1)%比(28.6±5.7)%,P<0.05],血浆BNP浓度下降[(3988.4±628.3)pg/ml比(8542.6±1384.9)pg/ml,(3573.2±749.5)pg/ml比(6666.2±1110.5)pg/ml,P<0.0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NYHA分级没有改善[(3.3±0.2)级比(3.4±0.3)级,P>0.05],LVED无变化[(61.2±5.0)mm比(62.4±4.3)mm,P>0.05],LVEF没有增大[(35.2±12.3)%比(33.4±11.8)%,P>0.05],血浆BNP浓度无明显变化[(6844.7±774.8)pg/ml比(7558.6±1327.4)pg/ml,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改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不能改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芬太尼类药物与相关咳嗽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进一步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有关芬太尼类药物与咳嗽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9月1日。运用BICOMB-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gCLUTO 1.0进行聚类分析,利用NetDraw 2.089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2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 共纳入261篇文献,刊载在100种期刊上,其中美国、英国发文最多;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得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5个研究热点:1.芬太尼类药物与通气道的建立与去除;2.呛咳反应与相关因素分析;3.剂量控制与不良反应。4.芬太尼类药物与术后镇痛;5.复合麻醉与临床应用。结论: 芬太尼类药物与相关咳嗽的研究在近十年发文量呈直线上升,我国在作者发文量排名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可借鉴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与方向,进一步研究该领域,最终促进临床安全规范化应用芬太尼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3.
104.
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度发展 ,已经带来了自然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突发的重大灾害不断发生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冲突 ,以及战争和恐怖事件导致的人为灾难时有发生。这些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一旦发生 ,就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 ,这是人类在新世纪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 ,又是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 ,无疑面临更大的威胁和挑战。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确保危急时期首都北京的安全 ,必须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2004年北京SARS再次发生时的传播和诊断特点,为今后更有效地作好SARS防制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资料对2004年北京SARS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诊断概况进行描述,并结合2003年北京SARS流行情况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结果 2004年北京共发现7例SARS感染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20~49岁。首例SARS确诊病人是从事与SARS病毒有关的实验室研究人员。第1例病例发病到最后1例病例发病的时间间隔为14d,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为3~12d。感染方式主要仍为近距离密切接触。全部病人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肺部均出现片状阴影或病变。在病例诊断中,病原学诊断依据和血清抗体检测已成为最重要的确诊依据之一。结论 2004年北京SARS的传播源于实验室感染,加强实验室管理,消除实验室感染和传播隐患是今后防控SARS等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6.
介绍国内外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相关研究现状,阐述基于行为理论的数字健康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及移动健康干预策略构建,指出该影响因素模型和干预策略为提升老年糖尿病移动医疗APP质量和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人类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评估理念、基本理论框架、技术与方法,为风险预测和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针对高危、患病、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及其死亡人群,以及致死危险因素和死因进行全程分层分析,建立危害性、脆弱性、防控能力三类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确定风险特征与分级.遵循心血管病致死规律和科学逻辑关系,将三类评价指标转换为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两类指标.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指标体系及权重依次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循证医学、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并验证其可靠性和可行性.结果 提出人类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基本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人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结论 本文从风险、公众健康风险和心血管病风险分析,较为全面系统地构建人类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模型,提出相关理念、基本理论框架,首次提出综合评估技术和方法,为人类心血管死亡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FN-α组,每组小鼠各15只。经尾静脉高压快速注射pAAV/HBV1.2制备HBV感染小鼠模型,IFN-α组小鼠在此基础上注射pKCMvint.IFN-α。于模型构建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ELISA法测定HBV血清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及IFN-α水平,qPCR技术测定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PD-1和PD-L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组小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炎症浸润,肝组织内纤维化染色减少。IFN-α组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FN-α组小鼠血清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AST...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2020年河南省100所医院神经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有关神经内科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相关数据,采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7 5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 094株(81.2%);革兰阳性菌1 413株(18.8%)。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平均耐药率达89.9%和89.6%,未检测出耐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平均耐药率分别是23.4%,1.4%,23.1%,69.5%。三级医院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6 590株,二级医院为917株;三级医院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结论:该省神经内科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部分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各级医院应该加强防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确立"双师型"护理教师遴选标准、考评方法、指标权重设置,为"双师型"护理教师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资格考评体系,采用信度、效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构建的资格考评体系主要包括4部分:遴选条件、培训方法、考核评价、认证。在资格考评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形成3份调查表,分别为"双师型"护理教师同行评价表、学生专家评价表及自评表。3份调查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分别为0.903、0.922、0.934,均大于0.9,信度较高。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对调查表进行效度考评,调查表符合原始构想,结构效度好。结论:本课题结合定性与定量指标,为"双师型"护理教师资格、考评提供了统一标准,为"双师"制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