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游离胸脐皮瓣治疗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9~64岁,平均38.3岁。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内踝4例,足背+踝关节10例,足外侧+外踝6例,足底+足内侧5例;创面缺损面积:16cm×12cm~36cm×14cm;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半年依据情况行皮瓣修整术,进一步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4.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清创、植皮等治疗后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2~34d,平均17.1d;术后皮瓣面积无明显回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结论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足部残余功能,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获取从1990年开始登记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项目(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中并诊断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女性病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本研究的对象。描述研究资料的临床病理分布情况,采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有1413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其中肿瘤特异性死亡106例。Cox单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分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分期越高则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T4期病例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是T1期病例的2.217倍(95%CI=1.056~4.655),PR阴性组病例死亡风险是PR阳性病例的2.136倍(95%CI=1.252~3.644),采取保乳手术发生死亡风险是未手术病例的0.086倍(95%CI=0.029~0.252),是否化疗对生存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HR=0.787)。结论肿瘤大、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PR阴性、不接受治疗的病例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较高。早期手术干预浸润性乳头状癌可减慢疾病进展并改善预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对病人的生存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6例,其中重症肺炎患儿30例、普通肺炎患儿6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且统计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sICAM-1水平,分析sICAM-1水平与肺炎患儿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水平与肺炎病原体种类无明显关系,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判断肺炎病情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后期研究做好一定的基础。方法将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灼感组(36.8~43.5℃)和温感组(32.8~35.8℃)各15例,进行分配隐藏及盲法。每次施灸30min,每日施灸1次,5次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选用MAS、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进行评定痉挛程度、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意向性(ITT)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疗程与干预前组内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痉挛程度在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依从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在提高脑卒中痉挛肢体功能方面,热灼感灸温与温感灸温均有一定疗效,且热灼感灸温优于温感灸温,为此类温度反应障碍的患者提供灸法客观数据指导,可适当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65.
例1 男性,52岁.患者干活时突感左臂、腕、手指疼痛,到外科就诊,以左臂扭挫伤给予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1天后左臂疼痛加剧,伴大汗淋漓,烦燥不安,再次来求治.体温37℃,心率96次@min-1,血压85/60 mmHg(11.3/8.00kPa),心音低钝,心电图示V2、V3、V4、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 mV,且出现病理性Q波,以"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收住内科.  相似文献   
66.
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层析柱将灵芝孢子油中的甘油三酯及溶于其中的可能对总三萜含量测定造成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用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对肩周炎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CBM,检索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艾灸治疗肩周炎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文献数据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共1 91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艾灸与针刺相比[RR=1.19,95%CI=(1.14,1.25),P0.000 01],与电针相比[RR=1.11,95%CI=(1.05,1.17),P0.001],与常规西医相比[RR=1.47,95%CI=(1.10,1.97),P=0.008],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布洛芬缓解胶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96,1.33),P=0.15]。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面,艾灸与针刺相比[MD=-0.90,95%CI=(-1.12,-0.68),P0.000 01],与常规西医相比[MD=-1.88,95%CI=(-2.16,-1.60),P0.000 01],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电针相比[MD=-0.32,95%CI=(-0.94,0.29),P=0.31],与体外冲击波相比[MD=0.10,95%CI=(-0.10,0.30)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布洛芬缓解胶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3,95%CI=(0.02,0.64),P=0.04]。[结论]艾灸治疗肩周炎疼痛疗效明显,但由于本次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以上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蓝光照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蓝光治疗2~4d后,痊愈62例(69%),有效27(30%),无效1例(1%),总有效率为99%.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超声骨刀对20例患者的30颗患牙作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患牙龈沟出血指数、缺损最低处探诊深度。结果:30颗患牙在观察期内均获得良好效果,患牙达到桩冠修复的条件。结论:超声骨刀应用于牙冠延长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三氯乙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氯乙醛是饮用水加氯消毒的副产物之一 ,具有潜在的致癌性[1] 。三氯乙醛在水中不稳定 ,以水合氯醛的形式存在。发达国家对消毒副产物的研究非常广泛 ,日本对饮用水中三氯乙醛规定的限值为 3 0 μg/L ,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相同 ,最高允许浓度为 10 μg/L[1,2 ] ,水中三氯乙醛的测定方法多采用直接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推荐的方法为 ,在水样中加碱与水合氯醛反应生成氯仿 ,用顶空法测定加碱后氯仿的变化 ,间接的测定三氯乙醛[2 ] 。本文采用DB -1毛细管色谱柱 ,电子捕获检测器 ,程序升温 ,直接测定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