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由于ELAPE切除了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从而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穿孔率和局部复发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形成的盆底巨大缺损增加了会阴伤口相关的并发症,因此,ELAPE术后盆底巨大缺损的修复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已报道的关闭盆底的技术主要有直接缝合和借助于自体或异体组织修复(大网膜或子宫填塞、肌皮瓣移植修复和生物补片修补等)。直接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对白体或异体组织修复技术而苦,每种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公认的最佳修复技术目前尚不明确。一项对比生物补片和臀大肌皮瓣修复盆底的综述指出,两种技术的术后并发症相似,但生物补片修复技术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减少,故推荐采片j生物补片修复盆底。今后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组合使用几种技术来提高盆底修复的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卒,最佳的单一或组合技术尚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7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方法,对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后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血清内皮抑素(s—endostatin)的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和s—endostatin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水平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在根治性手术组患者中,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7d、术后1d和术后14d(P〈0.05)。姑息性手术组仅有化疗前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d(P〈0.05)。结论PRAC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化疗后s-endostatin的水平下降,提示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制剂可能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补片修补复杂性腹壁疝的经验。方法 2008-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疝和腹壁外科采用ADM修补36例复杂性腹壁疝,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采用ADM补片进行修补,术后Ⅰ期愈合,无术后腹壁血肿、肠梗阻、肠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6个月,无术后切口感染、腹壁疼痛、腹壁僵硬感、腹壁膨隆等并发症,无术后复发。结论 ADM补片修补复杂性腹壁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肥胖是GER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减重代谢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 但在治疗肥胖患者术后抗反流疗效方面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 LSG可能破坏抗反流屏障功能, 如His角功能改变、膈肌连续性的破坏以及术后食管裂孔疝增加。His角是胃食管连接处的重要抗反流屏障之一, 重建His角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GERD症状, LSG联合His重建术有望成为有效预防肥胖术后GERD的措施。因此, 本文主要就减重手术预防GERD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探讨肥胖患者术后GERD的有效治疗, 以改善患者GERD的症状以及其生活质量, 为GERD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3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73年至1983年和1997年至2006年的两组35例病例进行分析,针对基础疾病、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第一组完全依靠普通检查,术前确诊率37%,手术死亡率为61.5%。第二组对可疑病例及早实施影像学筛选,术前确诊率提高到88%,手术死亡率降至12.5%。结论提高早期确诊率的重要因素包括:(1)了解AMI的病理解剖特点;(2)认知AMI发病过程;(3)重视可能导致AMI的基础疾病;(4)强调对可疑病例实施影像学筛查及二次剖腹探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7.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诊治(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母细胞瘤(PB)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婴儿型胰腺癌、儿童期胰腺癌,1977年由Horie等[1]命名为PB.该病自Beck报道首例以来,至今世界上已报道50多例,国内共报道14例。本文结合文献报告1例PB,旨在观察PB的病理特点并讨论其治疗和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儿,女,10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伴恶心、呕吐4年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B超示:胰尾增大,内可见一约3.3 cm×3.3cm大小、略强回声的声像图,内回声不均,边界欠清。CT示:胰尾见一椭圆形低密度区,约4.2cm ×4.0cm×3.0cm大小。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3.9mmol/L.术中见胰尾有一5.0cm×5.0cm×3.0cm大小肿瘤,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行肿物局部切除术。术后行MF(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出院后随访1.2年,病儿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78.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近年来,ELAPE手术方式和技术在逐渐发展,其突出的优点是手术简单、精准、根治性有所提高。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行ELAPE亦取得肯定效果。多数研究认为,ELAPE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穿孔发生率,并可能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存活率。由于切除了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ELAPE可能会增加术后会阴部伤口并发症、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和骶尾部慢性疼痛的发生,但有关生活质量研究认为,ELAPE术后病人总体生活质量与传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无显著差别。个体化ELAPE手术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生物补片重建盆底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笔者认为,ELAPE从理念上强调了沿肛门外括约肌-提肛肌外侧筋膜平面切除的重要性,尽可能保留坐骨直肠窝脂肪,以解剖学基础指导手术,符合肿瘤根治的精准原则。  相似文献   
79.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及其改进(附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cylindrical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和使用人类脱细胞真皮基质(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HADM)进行盆底重建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10例低位直肠癌。腹部操作中不将直肠系膜从肛提肌分离。会阴操作中采用俯卧折刀位,在进入盆腔之前环周解剖出肛提肌。切除尾骨和部分骶5,切开Waldeyer筋膜进入盆腔,从后向前切断两侧肛提肌。在会阴横肌的后方切断盆底肌纤维并将直肠和肛管完整切除,标本呈圆柱状。盆底缺损使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重建。结果 所有病人无直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术后会阴伤口I期愈合。平均随访9个月,无会阴伤口感染、裂开、膨出和疝的发生。发生无症状血清肿1例和会阴疼痛2例。结论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可以降低Miles手术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HADM盆底重建可以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比分析自膨胀支架置入(SEMS)联合术前化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的近期疗效,探讨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支架化疗组,27例)、SEMS联合择期手术(支架手术组,33例)以及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组,49例)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支架化疗组、支架手术组与急诊手术组的腹腔镜手术比例(74.1%、 42.4% vs. 20.4%,P<0.001)、肿瘤近端肠管切除长度[(10.5±4.7)cm、(10.3±4.6)cm vs. (5.0±2.2)cm,P=0.033]以及淋巴结检出数目[(23.7±6.0)枚、(26.0±9.3)枚 vs. (17.3±5.9)枚,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化疗组与支架手术组的消化道造口率(18.5%、21.2% vs. 79.6%,P <0.001)和术后感染发生率(14.8%、27.3% vs. 46.9%,P=0.012)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支架化疗组的肿瘤近端10 cm左右结肠管壁厚度小于支架手术组(4 mm vs. 9 mm,P<0.001)。支架化疗组的术前等待时间>4周者的肿瘤退缩分级显著优于等待时间≤3周者(P=0.029)。结论 与急诊手术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实施腹腔镜手术比例更高,消化道造口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前化疗后等待时间>4周可以提高肿瘤退缩程度,但暂无肿瘤降期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