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医药卫生   22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Ca~( )含量升高.“863”能促使肝脏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肝搪元、SH、SOD、Ca~( )的含量及 PM 的吞噬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的表达情况。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ITP患儿作为ITP组,另选择60例非ITP患儿作为非ITP组。根据ITP临床分型将ITP组患儿分为新诊断ITP(n=53)、持续性ITP(n=42)与慢性ITP(n=25)。比较ITP组与非ITP组、不同ITP临床分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ITP患儿血清TGAb、TPOAb表达情况,及其与ITP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ITP组CD_(3)^(+)、CD_(4)^(+)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非ITP组,CD_(8)^(+)比例及TGAb、TPOAb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慢性ITP患儿CD_(3)^(+)、CD_(4)^(+)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患儿,CD_(8)^(+)比例及TGAb、TPOAb高于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患儿(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3)^(+)、CD_(4)^(+)、CD_(8)^(+)、TGAb、TPOAb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IT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0~1.0范围内TGAb联合TPOAb评估儿童ITP临床分型的净收益率始终>0,有临床意义。结论TGAb、TPOAb在ITP患儿中呈异常表达,且与患儿ITP临床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74.
用药差错是指发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是发生于医生、药师、护士或患者控制范围内的 可预防事件。用药差错和治疗效果是评价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药物治疗即是在达到治疗期望的同时,可以避 免用药差错发生或最大程度降低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尽管多数用药差错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可以忽略,但严重的 用药差错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指南提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用药差错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系统以规避风险;也对不同职位的医疗工作者提出降低用药差错风险的建议,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达到药物 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5.
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针刺的脑效应机制研究也步入可视化阶段,且在中风病领域应用较多。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范式主要分为任务态和静息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脑区激活、功能连接、脑网络等。本文根据现有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文献,归纳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其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等方面分析目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结果显示针刺可不同程度地激活大脑皮质运动区、感觉区以及小脑、基底节等部位,亦可提高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运动、感觉、语言等脑功能网络发挥一定的调制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改进,未来倡导以中医传统理论为纲,充分融合现代技术,多学科并举,构建针刺治疗中风的特异性脑效应网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26例共47个转移性肝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动脉相47个病灶均可见增强,28个(59.6%)为快速弥漫增强,15个(31.9%)为快速环状增强,4(8.5%)个较大的病灶呈缓慢不均匀轻度增强;延迟相43个病灶(91.5%)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5例(10.6%)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超声造影47个转移性肝癌中,43个(91.5%)表现为快进快出。结论: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的观察并且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病灶的个数、位置的确定,特别是对延迟相临床前期的微小转移灶的检出,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分期及其后续选择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探究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进行麻醉指导对其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患者以其临床体征变化为依据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进镜时观察组患者MAP及HR相比对照组更高(P 0.05),其他时间点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整体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指标波动幅度更平稳。结论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维持麻醉给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避免深度麻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一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每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在手术时间(182±43 min vs 190±46 min,P=0.68)、术中出血量(179±64 mL vs 182.59±74.65 mL,P=0.52)、淋巴结清扫数(21.2±7.2个vs 20.8±8.7个, P=0.59)、术后并发症(8.70% vs 10.87%,P=0.1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0.6 d vs 5.0±0.8 d,P<0.01)、术后住院天数(7.1±1.4 d vs 11.5±2.0 d,P<0.001)和住院总费用(40583±3693元 vs 46438±6311元,P<0.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加快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