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马鞍藤的性状、显微特征,以便准确鉴别药材。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马鞍藤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结果:马鞍藤茎为双韧型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细胞较小基本连成圆环,木射线狭窄,内始式分化的特点比较明显;次生木质部细胞较大,位于初生木质部外围形成几个弧状片段;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中具有草酸钙簇晶;叶为等面叶,表面有气孔和盐腺,主脉维管束外有维管束鞘和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分泌腔散在,有些侧脉处的栅栏组织也被隔断。粉末中导管多为梯纹、螺纹,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较多,气孔为平轴式。结论: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可准确鉴定马鞍藤药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消脱止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应用消脱止,对照组60例应用甘露醇,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9例,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脱止能有效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的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两种不同构型固定方法对比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择新鲜的成人尸体7具,取双侧股骨14根, 随机分两组后制做pauwel's角≥70°内收型完全骨折的病理模型.再将两组标本分别施三根加压螺纹钉正、反三角形内固定术后进行力学测试.测试采用电测法.测试指标包括股骨颈施力侧应变值,轴向刚度及侧方刚度,扭转应变值、极限.结果反三角形固定组的主要力学指标如股骨头位移值(水平向位移值除外)、轴向及侧方刚度、极限载荷和屈服极限均优于正三角形固定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在股骨头水平向位移值及扭转应变值两种固定则无显著差异(P>0.050)  相似文献   
104.
邵林  解京明  赵智 《医学综述》2013,(16):2946-2949
脊柱畸形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为了减小术前畸形角度,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术后矫形率,牵引仍然是脊柱畸形尤其是严重脊柱畸形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牵引的效果与畸形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已经有大量关于牵引应该如何应用及其疗效的研究报道。但对于牵引方式的选择、牵引时间、牵引重量及牵引的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临床骨科教学质量,在临床见习中尝试将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LBL)相结合,研究新方法在临床骨科教学中的作用。对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动力。结果显示,PBL法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LBL组,而前者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动力明显好于LBL组。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在临床骨科教学中优于LBL教学法,其应用于骨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6.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48例的治疗效果。按Schatzker分类,Ⅰ型8例,Ⅱ型30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Ⅵ型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获得随访,随访期1-5年,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瓜蒌药材的最佳包装条件与贮藏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和贮藏时间对不同方法加工的瓜蒌药材进行了贮藏研究,考察贮藏期间瓜蒌样品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和糖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贮藏中,烘干瓜蒌贮藏期间容易保持质量,而阴干瓜蒌若采用的包装材料不当或贮藏时间较长容易变质;贮藏对完整未破损瓜蒌的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和糖分含量影响不大,而对破损虫蛀瓜蒌的影响显著。结论:烘干瓜蒌可采用用密封法贮藏,而阴干瓜蒌只能采用竹筐或纸袋包装贮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以外固定器固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联合双相磷酸钙(BCP)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A组:BMSCs与BCP复合植入缺损区;B组:BCP植入缺损区;C组:空白组.定期摄X线片,术后12周取材.结果 A组随时间延长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平均为4.17分,B组为1.18分,C组为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见A组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而B、C组无新生骨生成.A组的抗压刚度和扭转刚度分别为(8.09±2.42)N/mm、(1.89±0.72)Nmm/deg;B组为(1.75±0.90)N/mm、(0.40±0.21)Nmm/d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工程骨联合外固定可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combined with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 repair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which was stabilized with an adaptable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Methods In group A, the femoral defect was filled with BCP combined with BMSCs; In group B, the femoral defect was filled with BCP, and in group C, defects were left empty.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12 weeks post-operation.Results In group A, radiographic scores were average 4.17, significantly (P<0.05) greater than in group B (1.18) and group C (1.08). Histological evaluations displayed the bridging of the defect in group A, with remarkable new bone formation. In contrast, group B and group C showed no formation of new bone. The mechanical testing revealed that axial stiffness was (8.09±2.42) N/mm and torsional stiffness was (1.89±0.72) Nmm/deg in group A, and those in group B were (1.75±0.90) N/mm and (0.40±0.21) Nmm/deg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omechanical test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Conclusion 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tissue engineered bone can repair segmental bone defect.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药典95年版一部与已往各版药典相比,各方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实践中仍发现存在不妥之处。笔者仅就该药典第117页延胡索的化学鉴别谈一点看法。 原文如下:“取本品粉末 2 g,加 0.25mol/L硫酸溶液20 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 2 ml,加 1%铁氰化钾溶液 0.4 ml与 1%三  相似文献   
11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develop mentalstenosisofcervicalspinalcanal,DSCSC)多发于中老年人 ,可引起颈髓损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对本病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我院从 1994年至 1999年诊治DSCSC患者 30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45岁。发病因素 :颈部轻微外伤 7例 ,较重外伤 4例 ,无明显诱因 19例。发病时间 :最短 3d ,最长5年。临床表现 :多数以双下肢麻木起病 ,病程缓慢 ,逐渐出现走路无力、不稳 ,似踩棉感 ,易摔倒。病变呈上行性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