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不同水化方案对行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9年1-10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的40例ASO患者,根据术前基础肌酐水平分入肾功能正常组(肌酐≤110 μmol/L)及肾功能异常组(肌酐>110 μmol/L).术前12 h分别给予不同水化方案,根据术后6、24、48 h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对肾功能的变化及各水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未达到对比剂肾病(CIN)诊断标准.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生理盐水水化组与非水化组术后24、48 h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肾功能异常的患者,NaHCO3+生理盐水水化组与单纯生理盐水水化组术后6、24、48 h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术前生理盐水水化是预防造影剂对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对于术前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NaHCO3+生理盐水联合水化预防造影剂诱导的肾功能损害的效果并不优于单纯生理盐水水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8年2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500例(540条下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本组中50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限制性内翻剥脱(即大隐静脉主干限制剥脱到膝下3cm)加点式抽剥,手术时间平均32分钟;手术后平均3天出院。32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环包的同时行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手术时间平均75分钟,手术后平均6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隐神经损伤(小腿内踝区皮肤麻木感)14例(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6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1~36)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隐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8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4例PAES患者,其中3例腘动脉狭窄,1例闭塞。3例采取传统手术,1例EVR治疗。术后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腘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结果:腘动脉狭窄2例行腘动脉松解术后6个月下肢活动正常,腘动脉血流通畅;腘动脉闭塞1例行腘动脉松解并切开取栓术后5d腘动脉再闭塞。EVR治疗1例术后6个月腘动脉再闭塞,下肢血供靠侧支循环代偿。结论:传统手术效果优于EVR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微创腔内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30例先天性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血管造影检查及腔内治疗术,术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25例经腔内治疗后成功封堵或栓塞动静脉瘘,症状改善,无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5例因术中无法配合、风险过大、血管过细微导管无法通过等原因未行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内5例症状复发,但较腔内治疗前轻。结论腔内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疗效明确、安全、微创,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述达格-4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述达格-4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525nm。结果:高良姜素在浓度192.8~77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7454X+0.0145(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4%,RSD为2.1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述达格-4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ography,CTA)方式回顾性研究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的直径、长度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接受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388例,使用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弓部、弓上分支的直径及长度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直径D1-D6分别为(34±5)mm;(34±5)mm;(33±4)mm;(30±4)mm;(28±3)mm;(26±3)mm.头臂干两处直径d1,d2分别为(13±2)mm;(13±2)mm.左颈总动脉两处直径d3,d4分别为(8.7±1.5)mm;(7.9±1.0)mm.左锁骨下动脉两处直径d5,d6分别为(10.7±1.7)mm;(9.3±1.3)mm.冠脉开口处至头臂干动脉开口近端的主动脉管腔长度L1为(5.4±1.2)cm;头臂干开口近端与左颈总动脉开口近端之间的主动脉管腔距离L2为(1.3±0.4)cm;头臂干起始处至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长度11为(4.0±0.8)cm;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至椎动脉开口处管腔长度I2为(3.8±0.8)c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管壁之间距离I3为(0.39±0.23)cm;左颈总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管肇距离I4为(0.7±0.5)cm.结论 得到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直径和长度的数据,可为腔内修复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各类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高良姜素、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34%A→37%A,20~60 min,37%A).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高良姜素、山奈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40μg(γ=0.9999)、0.01656~0.16560 μg(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1%、98.93%,RSD分别为1.77%、2.55%.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为蒙药复方述达格-4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公立医院如何更好体现公益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子林  贾鑫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076-1078
文章结合我国新的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以国家正在倡导的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为基本前提,介绍了公益性的概念,提出了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研究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意义,探索体现公益性的方式以及实现机制,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总结腔内治疗该病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合并ARSA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结果 4例合并ARSA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有后背部撕裂样剧痛,其中1例伴有上腹部疼痛.CT检查发现4例主动脉夹层第一裂口与右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关系均较近或位于后者之内,主动脉真腔变窄.根据第一裂口解剖位置的不同分别采取了4种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临床罕见,其腔内治疗应根据第一裂口的解剖位置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方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住入院并行外科干预的4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因发热并腰部或腹部疼痛入院,根据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和白细胞升高等,确诊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2例采用外科手术,2例采用腔内修复术。外科手术组1例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4 d死亡,腔内修复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3例存活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其中1例腔内治疗15个月后因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本组共死亡2例,病死率为50%。结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案尚不完善,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满意,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简便的术式选择,但需密切随访。今后还需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和长期随访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