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研究活血通络利水方含药血清在高浓度谷氨酸(GLU)环境下对Müller细胞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银杏叶组、活血通络利水方低剂量组和活血通络利水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银杏叶组予银杏叶片水溶剂5. 2 mg/kg灌胃,活血通络利水方低剂量组予活血通络利水方合剂20 g/kg灌胃,活血通络利水方高剂量组予活血通络利水方合剂40 g/kg灌胃,正常组予等容积0. 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后,腹主动脉取血后离心收集血清备用。培养Müller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LU(0、0. 1、0. 5、1、10、20、25、30 mmol/L)干预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üller细胞存活率。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银杏叶组、活血通络利水方低剂量组和活血通络利水方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孔加入正常血清0. 5 m L、培养基2 m L,银杏叶组每孔加入银杏叶含药血清0. 5 m L、培养基2 m L,活血通络利水方低、高剂量组每孔分别加入活血通络利水方20、40 g/kg含药血清0. 5 m L、培养基2 m L。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加入GLU 25 mmol/L。相同条件下培养24 h后提取总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蛋白表达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GLU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GLU干预24 h后,与0 mmol/L浓度GLU比较,10 mmol/L及以下低浓度GLU细胞存活率升高(P 0. 05); 20、25、30 mmol/L浓度GLU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 0. 05),其中25 mmol/L浓度GLU细胞存活率下降至约0. 6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LAST、GS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和活血通络利水方低、高剂量组GLAST、GS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 05),且活血通络利水方高剂量组的上调高于银杏叶组(P 0. 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和活血通络利水方低、高剂量组的胞外GLU含量均降低(P 0. 05);与银杏叶组比较,活血通络利水方低、高剂量组Müller细胞胞外GLU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25 mmol/L GLU浓度环境下,活血通络利水方能够上调Müller细胞GLAST、GS蛋白表达和活性,促进细胞摄取胞外GLU,以维持GLU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23.
24.
讨论蒙药复方菖蒲四味的研究现状以及复方中各单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对复方的进一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以便为复方蒙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1病历简介病人,男,28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2个月,声音嘶哑伴呕血2d。病人2个月前突发胸痛,当地医院诊断“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所用的移植物为38mm×38mm×100mm Talent(Medtronic Co.USA)支架型血管。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未做特殊治疗。2d前再发胸痛,并出现声音嘶哑和呕血。呕血总量约1000mL。于2007年5月21日急症收住我院。入院查体:心率92/min,呼吸20/min,血压90/60mmHg。贫血貌,神志清楚,左侧声带麻痹,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查体未发现异常。右腹股沟切口愈合良好。四肢动脉搏动正常。急诊查血红蛋白90g/L,肝肾…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8例临床资料。持续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后均行腔内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例8条肢体均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下完成,导丝均能通过闭塞段,并通过脉冲喷射技术给予50万单位尿激酶,使闭塞段通溶开一条缝隙。后续治疗中持续泵入尿激酶(50万~100万单位)18~40h后,造影复查有7例获得较满意的溶栓效果,并对考虑为引起闭塞的中重度狭窄病变处给予相应的处理(单纯球囊扩张3例次,合并支架治疗4例)。2例发生血栓移位堵塞远处血管,1例腔内治疗好转,另1例行胫后动脉切开取栓合并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手术。8条肢体造影均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肢(趾),无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及血肿,无死亡、无溶栓相关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等。结论溶栓治疗可以恢复缺血肢体的血流,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侧支循环的血流。在有必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血运时,溶栓治疗通常可以缩小手术的范围;并将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手术。但是要注意溶栓治疗时血栓移位形成远端动脉栓塞的发生及处理。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81岁,1998年因腹主动脉瘤于我院行腔内修复术,所用产品为VangardⅡ(Boston Scientific Co.)。术后按照3、6、12个月以及每年进行CTA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图1)。但2006年6月(术后8年)患者开始出现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2月症状突然加重,跛行距离缩短至40 m。CTA检查发现支架型血管左髂支向远端移位,瘤体直径较前增大10 mm,  相似文献   
28.
2003-2004年我院行胸腺瘤切除联合上腔静脉修补或重建治疗胸腺瘤累及上腔静脉病人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河北区居民2003—2012年主要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掌握影响当地人口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分析,疾病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分类。以中国2000年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2003—2012年河北区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值分别为8.251和12.957,P〈0.01)。10年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48.38/10万和395.92/10万。历年来,男性粗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55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高峰。2003—2012年,前6位的死因依次是心脏病(31.24%),恶性肿瘤(25.98%),脑血管病(21.01%),呼吸系统疾病(9.0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3%),消化系统疾病(2.48%),前6位死因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3.73%。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是河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免疫佐剂绿脓杆菌菌毛是否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EMT6乳腺癌株种植BALB/c小鼠建立肿瘤模型,分成4组,次日在小鼠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免疫佐剂、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免疫佐剂.定期测量肿瘤大小,21 d后处死小鼠称量肿瘤重量.结果注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免疫佐剂组肿瘤生长得到了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01,与单纯应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组比较,P=0.047.结论绿脓杆菌菌毛作为免疫佐剂,可以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发生协同作用,提高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