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9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调查阑尾炎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以后更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阑尾炎患者共涉及抗菌药物6大类(19种),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应用在90%以上。联合用药中二联应用278例(86.88%)。结论:临床用药基本合理正确,但存在用药起点过高、疗程过长、更换药品依据性差等问题,应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分枝杆菌多糖在体外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提高LAK细胞杀瘤活性,减少IL-2用量和毒副作用,通过MTT法测定不同浓度IL-2,不同浓度MPS对LAK细胞促增殖能力的影响;以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IL-2,MPS对LAK细胞扩增倍数的影响;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不同条件刺激的LAK细胞对喉癌HEP-2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厉金诸 《新中医》1999,31(11):26-26
南京中医药大学汤鲁霞副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 ,擅于运用药对 ,取效显著 ,笔者据其用药特点自拟方名为乳癖对消汤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 8例中 ,年龄小于 2 0岁 1例 ,2 0~ 3 0岁1 2例 ,3 0~ 4 0岁 2 4例 ,4 0~ 50岁 8例 ,50岁以上 3例 ;病程最短 6 0天 ,最长 1 0年。本组病例均有乳腺肿块 ,乳房疼痛 ,肿块表现为片块型 4 5例 ,结节型 3例 ;肿块单侧 2 6例 ,双侧 2 2例。 4 8例中 ,4 2例以往曾接受过治疗。2 治疗方法乳癖对消汤组成 :柴胡、延胡索各 9g ,海藻、昆布、荔枝核、赤芍、白芍各 1 0g ,青皮 6g ,陈皮、橘核、三棱、莪术…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检测结肠癌及癌周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30例结肠癌外科手术标本及5例结肠腺瘤手术标本,全部结肠癌及距癌肿5cm以上肠粘膜组织.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采用TRAP-PCR及ELISA方法检测癌及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与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25、例结肠癌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83%),癌周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2例(7%),结肠腺瘤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1例(1/5),腺瘤周围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阴性.全部病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或结肠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与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查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x2=0.57<3.84,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可用于胃癌、结肠癌、肝癌等各种肿瘤的快速诊断,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肝癌及某些分化良好的肿瘤早期病理学诊断有一定困难.该研究为癌症诊断提供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并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疗效依据.  相似文献   
45.
<正> 病史摘要患者男,38岁,上海川沙县人,农民,住院号115544。患者于1980年9月16日起感发热、乏力,但无寒战。曾住某卫生院,测肥达氏反应(-),血白细胞2600,中性64%,淋巴36%,血小板64000,血沉4mm/h,尿蛋白(++),白细胞(0~1),偶见颗粒管型。曾用青、庆大霉素及激素治疗6天,体温持续在39~40℃,伴咳嗽,偶混有鲜红色血丝。感腹胀,食欲明显减退。于9月23日转来本院。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对大鼠胚胎的致畸性。方法 采用胚胎肢芽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亚硒酸钠对大白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试验显示亚硒酸钠对大鼠肢芽细胞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D50)为10.92μmol/L,半数抑制细胞增殖浓度(IP50)为7.95μmol/L。结论 亚硒酸钠的IP50/ID50值为0.728(<6),表明亚硒酸钠只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而非致畸物。  相似文献   
47.
Perelman氏最早介绍了烧灼切除方法,它有利于不按解剖分离的肺切除。作者对那些病变的解剖部位用标准楔形切除有困难或不可能的病例采用此法切除。精确烧灼法切除后的肺断面被烧焦,很少或无漏气现象。作者认为此法不失为现有肺切除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某些肺部病变,如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肺转移瘤,常常应用局限性肺切除,有时也用于原发肺癌。一般来说,不按解剖分离的肺局部切除是为了尽  相似文献   
48.
变应性亚败血症,国外文献报导较多。国内1964年以来陆续有报导。我院1963年所见一例经长期随访观察,认为病情演变发展过程系属幼年发病,长时间缓解,间歇18年后至成人病情又再发。现特报告如下:患者张××、女、22岁,1980年10月8日因间断不规则发烧伴有皮疹10个月入院(住院号177083)。该患者于住院前10个月因受凉发烧、咳嗽、咽痛,肌注青、链霉素一周不缓解以“急性扁桃体炎”住某医院,给青、四、红等抗菌素治疗,咳嗽、咽痛减轻,但仍间断发烧,每次发烧体温在39℃~40℃之间,持续2—5小时,发烧时全身皮肤伴有红色皮疹,疹之出现随体温升降而出现与消失。做其它方面体检与发热有关疾病化验、除白细胞增高、血沉快外余均正常。诊断变应性亚败血症。投予强的松60毫克/日、消炎痛,  相似文献   
49.
颈性眩晕发病率日益增高,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我科经过多年临床运用,总结出祛痰化瘀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浅谈组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对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