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旨在探讨麻醉相关因素对先心病孕产妇预后的影响,筛选导致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到2011年12月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诊断为妊娠合并先心病的病例110例(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产妇110例作为对照;以不良心血管事件探讨先心病孕产妇的预后,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先心病孕产妇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最常见是心力衰竭(15.5%),其次是恶性心律失常(4.5%);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全身麻醉[OR=5.162,95%CI(1.531,17.413)]、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OR=8.375,95%CI(1.263,55.534)]、术后留置气管导管[OR=16.750,95%CI(3.492,80.341)]有关;心功能Ⅲ级以上[OR=49.216,95%CI(8.772,276.120)]和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OR=17.853,95%CI(1.332,239.298)]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先心病孕产妇的预后与全身麻醉、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以及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有关;先心病孕产妇的心功能较差、麻醉过程中低血压会增加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期记录每次警觉/镇静评分(the 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即刻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析RE、SE、BIS和Ce与诱导期OAA/S评分的相关性.计算意识消失时的RE、SE的预测概率(R)值,并与BIS、Ce、MAP、HR的Pk值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消失时的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RE、SE、BIS和Ce与诱导期OAA/S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0.962、0.951,0.966、-0.983,均P<0.01).患者意识消失时RE、SE、BIS值分别为60±8、55±9、59±7,三者预测患者意识消失时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77.3 (72.6~85.4)、68.9 (65.4 ~ 76.2)、72.7 (68.1~80.9),EC95及其95% CI分别为49.5 (42.8~52.9)、42.3 (33.9~47.0)、46.2 (38.3~50.8).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的意识消失.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确诊为早期POCD患者20例进行观察。年龄65~88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单独用银杏叶注射液10mL+5%GS250mL静脉滴注;B组(10例),空白对照(单独注射生理盐水10mL)。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0%;B组总有效率为30%。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发热、皮疹,无诉不适。无心慌、胸闷、血压升高等短暂反应表现。结论:银杏叶注射液用于治疗老年人POCD安全、有效、可行,但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Rop)2.5mg,加芬太尼20μg或布比卡因(Bup)2.5mg加芬太尼20μ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罗哌卡因或0.1%布比卡因,均与1.6μg·ml-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5ml·h-1,自控镇痛3ml,锁定时间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胎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CSE+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46.
立止血与巴曲亭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术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焕娟  詹鸿  陈秉学 《中国药房》2003,14(8):482-482
减少术中失血以及减少术中输异体血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立止血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较多 [1~4],而巴曲亭的报道少见。为评价立止血与巴曲亭的止血效果 ,笔者将两种药物对比用于减少妇科子宫切除术出血。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选择50例妇科择期子宫切除患者 ,ASAⅠ~Ⅱ ,年龄49岁~62岁 ,年龄中位数54岁 ,无明显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立止血组和巴曲亭组 ,每组各25例。两组术前病情、病程、手术时间 ,经X2检验 ,P>0 05;两组年龄中位数、术前Hb值 ,经t检验 ,P>0 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1 2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均于术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回顾性总结妇科日间手术的全麻及处理。方法3109例妇科日间手术的非住院患者,均为静脉全麻。麻醉方法:单纯丙泊酚,丙泊酚+氯胺酮(按每 100 mg+氯胺酮 20 mg),咪唑安定2mg静注后使用丙泊酚诱导及维持。麻醉期间鼻管及面罩吸氧监测SBP,DBP,MAP,HR,SpO2,比较用丙泊酚或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期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恶心呕吐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当日自行离院回家。静注丙泊酚及丙泊酚联合用药后血压一过性下降,心率减慢,多在5~10 min内恢复。结论 建立麻醉门诊可有效加强术前准备,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检查,丙泊酚是理想的麻醉药物,较长时间手术联合用咪唑安定2mg或氯胺酮20mg后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而不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8.
低浓度布比卡因与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鸿  谭灿辉 《广州医药》1997,28(3):50-52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最小,而BIS范围最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方法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行剖宫产手术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分为靶控组和单次组,每组20例。全麻开始时,靶控组采用March模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为5μg/mL;同时采用Minto模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4 ng/mL;单次组采用单次注射丙泊酚1.5 mg/kg和瑞芬太尼0.5μg/kg。诱导开始1 min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 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与气管插管同时开始。分别记录入室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和新生儿取出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诱导用量;新生儿断脐即刻脐静脉血pH值;新生儿1、5、10 min的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组内比较气管插管前SBP、DBP值均显著低于其他时点;组间比较单次组气管插管前SBP值低于靶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两组数据相仿,瑞芬太尼单次组剂量低于靶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新生儿出生时即刻脐静脉血pH值均大于7.20。两组共4例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为7分,此4例新生儿5、10 min Apgar评分均≥8分;另单次组1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为6分,于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8分。结论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血压的影响小于单次注射;两种方法均无明显新生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