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伴随状况及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52例60岁以上居民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老年空腹血糖受损者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41.31%,女性(22.95%)高于男性(18.36%)(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46.56%,女性(25.25%)高于男性(21.31%)(P〈0.05)。Lo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人群血压升高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和腰围。结论:老年空腹血糖受损阶段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87.87%,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伴随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5例>40岁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82.35%,男性(76.19%)与女性(88.37%)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随年龄增长和高血压痛程延长,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程和高总胆固醇.结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成模后第1,3,6mo时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和iNOS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iNOS表达在糖尿病各组均升高,6mo时明显增强(P<0.05);(2)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糖尿病模型1mo时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mo时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iNO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增强,推断iNO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diabetes,DR)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病毒性肝炎长期位居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前列,如何全面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一直以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怎样有效控制与降低中青年劳动力病毒性肝炎发病则为重中之重。为了解1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103团(简称103团)病毒性肝炎发病状况,现对103团1998~2007年18岁以上居民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24h眼内压峰值及其波动特征.方法 分别对80例高血压患者及80例非高血压者进行24h眼内压测量,分析其昼夜峰值及昼夜波动值特征.结果 高血压组昼夜眼内压峰值及波动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人群昼夜眼内压峰值及其波动值大于非高血压人群.  相似文献   
26.
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环节,对微循环进行监测在重症疾病中非常重要。舌体富含微血管,其中舌下微循环呈现网状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组织微循环状态,是进行临床微循环监测和活体动物微循环检测的理想和重要部位。综述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设备、指标体系、应用情况。首先,综述监测设备,包括设备组成、探头采用的光学技术种类、主机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探头的固定形式;其次,归纳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灌注质量指标、血管密度指标、灌注不均一性指标;然后,举例说明临床和实验应用情况,包括利用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技术开展临床上疾病与微循环关联性的研究、药物与微循环关联性研究以及脏器微循环间的关联性研究。最后总结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意义,并对技术改进与发展、应用方向拓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7.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患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2次/d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另联合糖脉康颗粒3次/d口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幅度、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血糖达标持续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均胰岛素用量〔(28.6±7.4)U/d〕、日内血糖最高值〔(13.1±1.2)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7.4±1.2)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4±5.2)U/d、(16.2±1.6)mmol/L、(8.4±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7人次(5例),对照组5人次(4例),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5.6%与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糖控制达标时,与单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比较,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及日均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五年制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内科见习教学的经验,包括重视培养五年制少数民族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应用病案讨论教学法、PBL教学法、讲授与临床见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及时调整带教方案等,旨在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内科见习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3 828例40岁以上居民及职工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空腹血糖(FPG)≥5.6 mmol/L者行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负荷后2 h血糖(PPG)代谢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828例调查对象中,5.6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627例(A组),6.1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245例(B组).A组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37.00%(232/627),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3.76%)显著高于男性(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13.88%(87/627),女性T2DM患病率(9.52%)显著高于男性(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饮酒、收缩压和体质指数(BMI).B组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1.22%(101/245),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5.71%)显著高于男性(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病率为20.82%(51/245),其中女性T2DM患病率(11.84%)显著高于男性(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和BMI.结论 以5.6 mmol/L和6.1 mmol/L为切点的IFG阶段,PPG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共同且可控危险因素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新疆汉族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诊断标准在汉族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对新疆地区2656例汉族30~80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3种诊断标准分别计算MS患病率,分析不同诊断标准下MS异常组份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3种诊断标准在汉族人群中的一致性。结果 3种诊断标准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03%(27.18%)、22.40%(20.39%)和16.04%(16.02%)。3种标准对MS患者3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98.64%、97.9%和92.81%。3种诊断标准在汉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两两比较,ATPⅢ标准与IDF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一致率为0.9026,Youden指数为0.7928,Kappa值为0.7801),CDS标准与另外两种标准(ATPⅢ和IDF)的一致性不高。结论 3种MS诊断标准在新疆汉族人群中应用时,获得的患病率、危险组分聚集情况和一致性差异较大,IDF标准检出率最高,ATPⅢ标准对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最高,且两者一致性较好,优于CDS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