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7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医药卫生   580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研究以稳定高表达BLys的基因转染细胞L-BLys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L-BLys细胞和天然表达BLys的HL60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株,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反复筛选和以有限稀释法反复克隆化培养。将获得的克隆4F7培养细胞注射入经致敏的小鼠体内,-抽取的腹水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将纯化所得的抗体作用于经BLys分子刺激的扁桃体B细胞,3H-TdR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能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分子对扁桃体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对这株单克隆抗体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表明,这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人BLys分子及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发挥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2.
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抗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对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在免疫诱导期、关节炎急性期、慢性缓解期血清中CⅡ抗体的水平、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IFN-γ的自发分泌和刺激性分泌以及淋巴结细胞的特异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山茱萸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异性抑制免疫大鼠抗CⅡ抗体的产生、腹股沟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细胞增殖。结论: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CⅡ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调查某汽车制造企业接触金属加工液工人的呼吸系统症状,测定工人班前班后肺功能变化,以探讨金属加工液暴露对接触者呼吸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观察组158名接触金属加工液的工人和对照组116名装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跨班肺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作业场所检出低浓度的二乙胺、三乙醇胺。咳嗽、胸闷、气喘是金属加工液(MWF)接触工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观察组中有70例(占44.30%)工人至少出现1种呼吸系统症状,高于对照组(27例,占23.28%)(P < 0.01)。观察组班后呼气峰流速(PEF)异常率较班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班前比较,观察组工人班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均降低(P < 0.05),其中FEV1、FEV1/FVC、PEF分别下降7.72%、4.43%、6.75%。观察组班后FEV1/FVC、PEF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班后肺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班前(P < 0.05),且班后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主要表现为以FEV1降低、伴FEV1/FVC降低为特征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工龄观察组班后FEV1、FEV1/FVC、PEF均低于低工龄组(P < 0.05)。观察组工人班后FEV1、FEV1/FVC、PEF下降大于15%的工人分别占3.16%、1.90%、6.33%,有3.16%达到诊断哮喘的水平。
  结论   金属加工液接触可致呼吸系统健康危害,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增高和肺功能下降,应加强金属加工液接触者的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74.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状况。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AHRQ)发布的HSOPSC是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典型代表。2019年,AHRQ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修订完成了HSOPSC 2.0版,在保留1.0版优势的基础上精简了维度和条目数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有效工具。但由于测量结果的定量特征,建议辅以定性研究对潜在文化价值和更深层次文化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思考如何将测评结果与干预措施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评估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5.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最早由Berge r等于1924年提出。O′connor等在1988年汇集世界文献报道还不足300例[1]。由 于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故易误诊。目前对该病尚无太多的治疗经验。本文作者收治1例, 在诊断和治疗上均出现一些波折,经综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1周于1997年12月23日入院放疗。199 7年 12月16日患者因左颞部、左眼部疼痛,嗅觉丧失半个月,经CT证实颅内占位病变,在某医院 行 颅内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溴沟内,直径约5 cm,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术后疼痛消失,溴觉未恢复,很快出现左鼻腔顶部异物感。入院时检查见左头顶部术痕, 愈合好。前鼻镜检查发现左鼻腔顶部有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卡瓦氏位拍 片报告额窦、筛窦无异常。左上颌窦炎症。没有行CT检查。患者不同意再次手术,故对原颅 内病灶区及左鼻腔顶部肿物区行放射治疗。DT 50 Gy/25次,左鼻腔顶部异物感消失,肿 物消失。发现中鼻道后部有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停止放疗,休息1个月 于1998年4月10日行第二次手术,术中见:左 上颌窦充满水肿样灰白色肿物,内侧壁骨质破坏。中鼻道肿物向后延伸至后鼻孔,筛骨纸样 板大部分缺损达后组筛窦最后一个筛房,蝶骨内粘膜增厚,无肿物。左鼻腔顶筛板处有瘢痕 ,无肿物。行左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侧壁及肿物、筛窦切除,左鼻腔呈一空腔并与上颌窦 连 成一腔。病理报告同前。1998年5月28日因胸闷、气短、咳嗽10 d,音哑1 d来我科复查 ,患 者呈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腔、鼻窦均无肿物复发。喉镜下见左声带麻痹,无肿 物。肺纵隔CT示纵隔、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右上肺见两处密度增浓影,分别为直径1.5 cm 和1.0 cm,其中一处见有空洞,边缘欠清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经五个周期化 疗,胸闷、气短、咳嗽、音哑症状均消失。对比胸片双侧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消失,右上肺增 浓影基本消失,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76.
目的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肝癌组织特异性N-rascDNA正义与反义表达载体.方法用BamHI酶切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pZIP-NeoSV(X)1,获得1.06kbN-rascDNA;同时以BamHI将载体pEBAF线性化,并行去磷酸化修饰,用T4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先以酶切和随机引物法标记的N-rascDNA探针进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阳性重组克隆,再以PvuⅡ酶切鉴定插入方向,同时进行D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肝癌组织特异性正义与反义表达载体pEBAF/s-N-ras和pEBAF/as-N-ras.结论成功构建的N-rascDNA正/反义表达载体,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机理和基因治疗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MS)对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UPLC-Q-Exactive-MS和UPLC-QQQ-MS/MS均采用Waters T3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分别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集。利用UPLC-Q-Exactive-MS从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样品中鉴定出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47个,其中简单苯乙基色酮及其苷22个、四羟基四氢苯乙基色酮10个、三元氧环四氢苯乙基色酮15个。通过UPLC-QQQ-MS/MS技术对氯化钠诱导处理后白木香悬浮细胞中25个苯乙基色酮进行了定量。通过2种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高效地对氯化钠诱导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体外培养等生物技术制备沉香中主要的药效和香味物质苯乙基色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常规换药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106例作为对象,电脑抽取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术后14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肛门功能、VAS评分、术后创面愈合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排便干燥(0.68±0.14)分、不自主气体(0.70±0.16)分、需要衬垫(0.69±0.15)分、生活方式(0.72±0.18)分及稀便评分(0.6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排便干燥(1.69±0.45)分、不自主气体(2.10±0.46)分、需要衬垫(1.84±0.42)分、生活方式(1.67±0.36)分及稀便评分(2.16±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1、5.434、6.316、6.019、5.693,P0.001);观察组手术后14 d VAS评分(1.15±0.32)分、渗液(0.56±0.09)分及肉芽生长评分(1.72±0.16)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24±0.41)分、渗液(1.69±0.11)分及肉芽生长评分(2.15±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5.671、6.434,P0.001);两组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及肛门失禁发生率、术后1、3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χ~2=0.343、1.101、1.039、1.101、0.343,P=0.558、0.315、0.308、0.315、0.558);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970,P=0.026)。结论: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常规换药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能提高患者肛门功能,减轻疼痛,能促进创面愈合,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通过影响细胞因子水平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从电鳐电器官提取的含N2-AChR粗提液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MG,ELISA法检测大鼠免疫后第7周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TGF-β含量以及血清中总IgG、IgG1和IgG2水平。结果:在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模型组与CFA组比较IFN-γ、IL-4升高(P<0.01);重肌灵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FN-γ、IL-4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5),而TGE-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在血清中:模型组与CFA组比较,血清各抗体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重肌灵大、中剂量组总IgG、IgG1、IgG2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IFN-γ异常增高与EAMG发病相关,重肌灵通过上调TGF-β含量,抑制IFN-γ、IL-4过量分泌,从而降低抗N2-AChR总IgG、IgG1和IgG2水平。  相似文献   
80.
本文利用70具成人尸体(男性40具,女性30具)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距离,各动脉的直径,以及用圆形分布理论统计分析各动脉干与主动脉腹部间的平均夹角,并对动脉干纵轴的方向,动脉起始部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动脉干的类型做了解剖学观察,并讨论了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