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多西他赛pH敏感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合成pH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2-乙基-2-噁唑啉)-聚乳酸(PEOz-PDLLA)的基础上,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他赛pH敏感嵌段共聚物胶束,利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测定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法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了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值为1.0×10-3 g·L-1;载药量可达15.0%,包封率为91.1%;胶束的粒度分布很窄,平均粒径为28.7nm;胶束粒子为圆球形且分散良好,其表面zeta电位值为(1.19±0.12)mV;在pH 7.4释放介质中,多西他赛胶束具有缓释作用;而在pH 5.0条件下,胶束释药明显加快,体现出PEOz-PDLLA胶束释药行为的pH敏感性。综合上述研究可见,PEOz-PDLLA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给药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2.
 目的采用醋酸钙梯度法制备阿魏酸脂质体,考察其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进行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阿魏酸脂质体胆固醇含量、脂药比、孵育时间、孵育温度、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评价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稳定性。采用冷冻蚀刻电镜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磷脂-胆固醇比例为0.5,脂药比为26,钙离子浓度120 mol·L-1,孵育条件为37℃,30 min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达80.2%,粒径152 nm。荷电脂质体粒径增加,Zeta电位升高。载药脂质体Zeta电位降低,粒径无变化。体外5 h释放80%。30 d内包封率及粒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通过工艺和处方考察优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制得的阿魏酸脂质体为单室结构,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3.
江苏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MSM的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1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9年4-7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检测HIV新发感染者,根据中国CDC推荐的基于亲和力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计算新发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MSM 4 469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5%(95%CI:3.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 40岁年龄组、招募途径来自MSM活动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无梅毒现症感染,18~24岁年龄组(aOR=2.083,95%CI:1.087~3.990)、招募途径来自VCT门诊(aOR=2.125,95%CI:1.175~3.843)、艾滋病知识不知晓(aOR=2.456,95%CI:1.109~5.43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aOR=3.553,95%CI:2.143~5.889)、梅毒现症感染(aOR=2.414,95%CI:1.033~5.462)的HIV新发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江苏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较高。MSM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和促进HIV/梅毒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评估新冠防控措施对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淋病的报告病例数,采用R语言进行自回归移动平均乘积季节(ARIMA)模型构建及验证,卡方检验分析疫情变化特征.结果 淋病AIRMA最适模型为ARIMA(0,1,1),(0,1,1)12.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淋病报告病例数较预测值分别减少59.67%、12.57%.新冠流行主要导致25~44岁年龄组、流动人口、非综合性医疗机构淋病报病数显著下降.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性病就医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目的了解不同传播途径和发现时间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绝对计数法,对江苏省部分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12例HIV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71.50(271.25,517.75)/μL;527例AIDS患者中,治疗前中位数为165.00(68.00,229.00)/μL;治疗后中位数为278.00(176.00,386.00)/μ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71,P0.05)。不同发现时间AIDS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05),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不同发现时间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7,P0.05)。不同传播途径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HIV感染者中经同性传播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经异性传播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5)。结论应加强AIDS抗病毒治疗者的免疫学监测,及对同性传播人群的关注和有效干预,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6.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3种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3年江苏省6个性病区域监测点3种性病的病例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1/10万、0.7/10万、1.91/10万。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发病以男性为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病例以女性为主。3种性病高发年龄均集中在20~49岁组,工人、农民和民工分别占各性病总数的63.69%、61.93%、46.85%。结论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3种重点性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7.
目的制备拟低密度脂蛋白纳米脂质载体(recombinant low density lipoprotein,rLDL)的脂质核心部分并考察其制剂学和生物学性质。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脂质核心,以粒径大小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及处方。在获得制剂学最优处方基础上以细胞摄取率为指标,使用星点设计法优化生物学处方,并比较两种处方的制剂学性质。结果所制备的脂质核心溶液每毫升中含胆固醇0.25 mg、胆固醇油酸酯6.00 mg、磷脂4.50 mg、三油酸甘油酯1.50 mg为较优的制剂学处方,其细胞摄取率约为21.22%;每毫升制剂中含胆固醇0.32 mg、胆固醇油酸酯7.80 mg、磷脂3.86 mg、三油酸甘油酯1.52 mg为较优的生物学处方,摄取率约为34.17%。制得的两种脂质核心粒径分别为(180±23)nm和(200±27)nm,4℃静置15 d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纳米脂质核心生物学最优处方制备工艺简单、粒径小、稳定性好、细胞摄取率高。  相似文献   
188.
目的制备白蛋白包覆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方法采用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白蛋白包覆纳米脂质载体。在前期单因素考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载体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在MCF-7细胞中的摄取情况。结果最优处方为固液脂质质量比为2.01,大豆卵磷脂与硬脂酸聚氧乙烯(40)酯质量比为8.55,牛血清白蛋白的质量浓度为2.13 g·L-1。包载香豆素-6的载体外观多呈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09.31±5.20)nm,zeta电位为-(46.5±20)μV,48 h累计释放49.36%。MCF-7细胞对40μg·L-1的载体4 h的摄取量达到饱和。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用于预测和优化白蛋白包覆纳米脂质载体的处方;载体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的要求;MCF-7细胞对载体的摄取具有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报告使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 我们使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 Rockwood分型:Ⅲ型5例, Ⅳ型17例, Ⅴ型9例。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4个月, 平均7.94个月,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喙突及锁骨骨折、无袢钢板脱落等并发症。术前VAS为(6.29±0.46)分、术后6个月(1.19±0.40)分, 采用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MS为(39.65±2.54)分、术后6个月(91.45±1.84)分, 采用配对t检验,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0.
口服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对所制得的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和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值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体外溶出实验考察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以自制芹菜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考察了大鼠口服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过程。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发现该纳米粒为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135nm;Zeta电位为-18.90mV;测定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符合一级释放方程。X-射线衍射证明,芹菜素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口服药动学结果表明,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的平均AUC0-t为17.337mg·h·L-1,而对照组为5.3mg·h·L-1。纳米粒组的ρmax为3.07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4mg·L-1。纳米粒组的消除速率常数Ke较低,为0.232h-1,低于对照组。结论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27%。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芹菜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