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99篇
医药卫生   26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表达产物对胃癌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37.6%-46.2%,c-erbB-2为34.6%-56.8%,p21为37.8%。61.5%,nm23为30.8%-70.3%;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21、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有关。p5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是一致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胃癌组织检测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产物在胃部的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胃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USP22)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USP22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的表达,选定高表达USP22的SW480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将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NC siRNA)和转染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及转染组Hif-1α、Hif-1β、cdc42、RhoA、Smad7、TIMP-1和TIMP-2 mRNA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及2种转染组中USP22及TIMP-2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USP22在SW480细胞中表达量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USP22基因后,TIMP-2表达及SW480细胞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敲低TIMP-2基因后,USP22表达无明显变化,SW480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 USP22可能通过调控TIMP-2的表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COPD合并OSA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莫达非尼。记录两组正压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呼吸暂停指数(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和Epworth睡眠量表(E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1.187,t=6.155,t=7.648,t=29.947;t观察组=22.380,t=7.931,t=8.168,t=37.593;P<0.05),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t=14.2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与治疗前相比,PaO2有显著升高,Pa CO2则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9.947,F=36.147;F观察组=27.533,F=34.580;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的FVC、FEV1及FEV1/FVC通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对照组=16.506,F=40.570,F=59.220;F观察组=19.680,F=43.962,F=61.728;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10/52)和7.3%(3/41),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OPD合并OSAS患者,呼吸机BiPAP模式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肺通气相关指标,莫达非尼能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白天的嗜睡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王亮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520-520
患者女,61岁.因不规则发热伴右上腹胀痛1月余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查体:消瘦,体温38.9℃,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3cm,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肝区有轻叩击痛.辅助检查:血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0.91,淋巴细胞0.09.肝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9mmol/L.B超检查:于肝右叶下段探及7.1cm×3.1cm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质,诊为肝脓肿.给甲硝唑、环丙沙星治疗7天,患者仍有发热,复查B超脓肿无缩小.在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术,抽出黄色粘稠液约20ml,脓液镜检示脓细胞满布,霉菌阳性,脓液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相似文献   
26.
王亮 《浙江医学》2001,23(10):607-608
宫外孕为妇科的常见病之一 ,其自然发生率约为0.3%~1.67%。但是在体外受精、配子移植、宫内节育器及人工流产等人群的发生率可达4 %~10 %。因此 ,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对此 ,笔者采用腹腔镜技术用以诊断和治疗宫外孕 ,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2例 ,平均年龄 (26.0±2.4)岁 ,平均停经时间 (44.0±3.5)d,平均β-HCG水平 (1600±640)IU/L。本组已确诊宫外孕者28例 ,B超示宫腔内未见孕囊、宫外有异常小包块及 β-HCG轻度增高而高度怀疑为宫外孕者4例 ;术前确诊为间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8μg·kg-1)与黄芪(225mg·kg-1)合用对家兔缺血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麻醉家兔冠脉结扎30min后再灌30min,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果两药合用的疗效优于单药应用,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的发生(P<0.01).结论前列腺素E1与黄芪合用对家兔缺血心脏功能的保护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冠心平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冠心平胶囊和复方丹参片,观察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粘度及心电图改善状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平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平胶囊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地西泮组、和胃安神方低剂量组、和胃安神方中剂量组、和胃安神方高剂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5-HT、DA、NE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模型组大鼠5-H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N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眠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胃安神方低剂量组5-HT、DA、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胃安神方中剂量组、和胃安神方高剂量组5-HT水平均较失眠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NE水平较失眠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5-HT、DA、N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病人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18.52%,术后感染病人临床送检标本共培养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72.5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20.97%),真菌4株(6.45%)。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为:术前合并糖尿病、肝内胆管结石、黄疸、胆道感染,手术合并肝切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中输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留置导尿管时间长,术后胆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门部胆管病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