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且择期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1(K组)、实验组2(KN组),每组15例。C组患者术后硬膜外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组应用含0.1 mg/kg氯胺酮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N组应用含0.1mg/kg氯胺酮和5μg/kg纳洛酮混合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硬膜外给药后,3组均开始应用吗啡静脉镇痛泵,并记录和比较3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吗啡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恶心/呕吐次数、呼吸抑制、深度镇静及晕眩情况。结果: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吗啡消耗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吗啡消耗量低于C组(P0.05)。K组术后12 h的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少于C组(P0.05);KN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恶心/呕吐次数均少于C组(P0.05)。各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深度镇静,晕眩病例散发。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吗啡的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及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  相似文献   
32.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是肺血流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之一,其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然其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几年有关HPV实验模型、影响HPV反应的因素、HPV与麻醉、HPV体液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3.
全髋置换术扩髓及骨水泥灌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术中扩髓及骨水泥灌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成年患进18例,记录扩髓前,扩髓即刻,髓腔冲洗,骨水泥灌注即刻,灌注后3、5、10分钟时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用食道超声多普勒监测以上时点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血流加速度(ACC)、峰流速(PV)、体循环阻力(TSVR)、左心室射血时间指数(LVETI)以及各时血血气参数。结果:(1)骨水泥灌注即刻,灌注后3、5分钟SBP、DBP显著下降(P<0.01);扩髓即刻,髓腔冲洗,骨水泥灌注后3、5、10分钟时CVP均显著增加(P<0.01),骨水泥灌注即刻CVP明显下降(P<0.01);(2)骨水泥灌注即刻,灌注后3、5分钟、CO、SV、ACC、PV显著下降(P<0.01),LVETI明显延长,TSVR在骨水泥灌注即刻,灌注后3分钟也明显下降(P<0.01);(3)髓腔冲洗、骨水泥灌注即刻PaO2显著下降(P值分别小于0.1和0.05);PaCO2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在髓腔冲洗时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髋置换术扩髓可引起不程度的脂肪栓塞,骨水泥灌注时骨水泥具有短暂直接扩张血管和较持久的抑制心肌收缩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4.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合并MODS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HVHF治疗6例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等全身情况的变化及TISS评分、APACHE-II评分、MODS评分的变化。结果:6例经HVHF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TI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有下降趋势。结论:HVHF可以改善全身感染合并MODS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并有缓解病情,提高危重症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不同的镇痛药物对患者停药后拔除喉罩时间、疼痛评分、麻醉后监护室(PACU)中吗啡镇痛量及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应用喉罩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毕前,所有患者均注射氯诺昔康8 mg,术毕拔除喉罩.盲法评估PACU中疼痛评分(VAS)、PACU中的吗啡镇痛量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术后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组(4±3 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0±6 min)和舒芬太尼组(12±5 min)(P<0.05);疼痛评分(VAS)芬太尼组(5.5±1.5)和舒芬太尼组(6.0±1.0)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7.8±1.2)(P<0.05);瑞芬太尼组PACU停留时间为108± 37 min,明显长于另两组78±31 min和73 ± 25 min(P<0.05).结论: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镇痛可致术后的痛觉敏感,从而PACU中吗啡滴定镇痛时间延长导致逗留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谵妄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DEX组(D1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以1.0 μg/kg剂量静脉输注DEX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低剂量DEX组(D2组)术前10 min内以0.5 μg/kg剂量静脉输注DEX并以0.2 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对照组(C组)以0.9%氯化钠溶液代替DEX.观察记录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药用量.结果:D1组和D2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均较C组患者明显降低[(9.01±3.26)、(13.96±4.03)比(16.37±4.61),均P<0.05],且D1组患者比D2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D1组患者与D2组患者相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5±0.5)比(3.4±0.6),P<0.05]、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24±3)比(36±4),P<0.05]和术后镇痛药用量[(54.5±16.5)比(65.0±20.0),P<0.05]均明显降低;而D2组患者与C组患者相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镇痛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DEX均可显著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高剂量DEX组与低剂量DEX组相比,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降低更为显著,高剂量DEX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7.
李敏  王浩  缪长虹  薛张纲 《上海医学》2013,36(2):109-113
目的应用Base Primea静脉麻醉输注工作站,将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观察瑞芬太尼TCI系统的执行情况。方法选择36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入瑞芬太尼2ng/mL组、瑞芬太尼4ng/mL组和瑞芬太尼6ng/mL组,每组12例。3组患者均在瑞芬太尼/丙泊酚TCI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下完成手术,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均3μg/mL,按照不同的分组给予相应剂量瑞芬太尼TCI至手术结束。分别于TCI开始(T0)及TCI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90min(T6)、120min(T7)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抽取桡动脉血,采用液质联用分析法(LC-MS/MS)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以执行误差(PE)、偏离度(MDPE)、精确度(MDAPE)及摆动度(wobble)的第10、90百分位数(P10、P90)和中位值(M)评价瑞芬太尼TCI系统执行的效果。结果 3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但仍在临床正常范围内;在T1至T5时间点的HR与同组T0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1至T5时间点的BIS、AAI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3组间同时间点的HR、MAP、BIS、A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瑞芬太尼2ng/mL组在T1、T2和T3时间点,瑞芬太尼4ng/mL组在T3、T5和T7时间点,以及瑞芬太尼6ng/mL组在T2、T5时间点的瑞芬太尼实测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同组设定的靶浓度(P值分别<0.05、0.01)。瑞芬太尼TCI系统的PE、MDPE、MDAPE、wobble分别为-4.87%、-5.15%、21.29%、14.34%。结论 TCI时瑞芬太尼的实测浓度与设定的靶浓度存在PE,但PE在临床可接受范围,故瑞芬太尼TCI系统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的肝脏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术中输注氨基酸可以缓解核心体温的降低。该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5~75岁患者4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氨基酸干预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同时输注11.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 mL·(kg·h) -1和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h)-1直至手术结束。记录诱导即刻、手术开始后90 min、关腹时鼻咽温度;查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的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Scr)、尿酸(UA)。结果:手术开始后90 min及关腹即刻,氨基酸干预组鼻咽温度均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组内比较,TBIL、DBIL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显著低于术后第1周(P<0.05);TP、ALB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均较术前降低(P<0.05);ALT、AST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较术前升高(P<0.05);BUN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1周Scr、UA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降低(P<0.05);UA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有所影响,而术中输注氨基酸在改善麻醉手术引起的低温的同时不影响术后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39.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其预后也较差。为了更好地了解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胰腺癌手术的相关资料以判明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9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和病理学资料,随访截至2019年1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术中失血量和输血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有显著相关性;术中应用地塞米松与OS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2,HR=0.7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1,HR=0.59)、肿瘤最大直径(P=0.039,HR=1.51)、淋巴结转移(P=0.003,HR=1.61)、术中输血(P=0.046,HR=1.39)与OS都有显著相关性。术中输血组的中位生存期(15.7个月)比未输血组(23.3个月)明显缩短。结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策略对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改善预后很重要。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优化麻醉管理策略,建立个体化的输血管理方案,对于改善胰腺癌手术患者的远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智能药车(intelligent medicine cabinet,IMC)的使用是否可以促进手术室精麻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传统药箱(traditional medicine box,TMB)的手术室和使用“中山模式”IMC的手术室各12间为研究对象,分为TMB组和IMC组。比较两组在2021年4月的22个工作日中精麻药品的差错情况和麻醉医师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结果 TMB组共发生精麻药品差错18次,IMC组因硬件故障导致了1次差错,TMB组发生差错的中位数为1(1,2)次,显著高于IMC组的0(0,0)次(W=140.5,P<0.001)。TMB组精麻药品差错总量为50支,差错率为0.52%;IMC组精麻药品差错总量为1支,精麻药品差错率为0.01%,显著低于TMB组(χ2=40.378,P<0.001)。TMB组和IMC组平均每台手术的计费时长分别为(255.26±14.62)s和(76.45±3.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47,P<0.001)。TMB组和IMC组平均用户费力度为(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