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大黄、赤芍对90%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注射液组、赤芍注射液组、大黄与赤芍联合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采用90%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肝再生模型,测定大鼠凝血功能,并观察大鼠术后96 h内存活率。结果大黄、赤芍可以降低PT值,升高PTA值,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结论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乙胺碘呋酮对老年冠心病持续房颤转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60年代曾用于治疗心绞痛,近十几年来被认为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广谱药物。我们用胺碘酮治疗26例老年冠心病人持续性房颤,获得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冠心病病人,心脏轻度扩大,房颤,心胸比值小于06,男14例...  相似文献   
13.
严重高血糖患者在平稳降糖过程中发生舞蹈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女,68岁.主诉口渴、多饮、多尿伴消瘦1年余,加重10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关节炎、冠心病病史,7年前患脑梗死治疗后未遗留症状.查体:体温36.2℃,脉搏63/min,呼吸22/min,血压160/100 mmHg.发育正常,意识淡漠,反应欠灵敏,回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63/min,律齐;双下肢膝关节略有变形,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略低于正常,肌腱反射正常存在,Babinski征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例肝硬化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在内毒素、血氨及NCT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医药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65.2%,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ALB、PTA无影响,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紧缺的限制,无输血感染及血浆过敏的风险,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的影响。方法:采用85%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肝再生模型,检测血清NOS、NO含量,观察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观察大鼠术后168h内存活率。结果: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血清中NOS、NO的峰值出现在术后12h,于术后36h出现个次峰值,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大黄赤芍联合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比较(P>0.05);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肝细胞有丝分裂于术后24h、48h出现2次高峰,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成模后168h各组之间的存活率以大黄赤芍联合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疗效最佳。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诱导血清NO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壮药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方法,24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花香莲解毒方,每日2次,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12、24、48周时两组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分及不良事件。结果 (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下降值、病毒应答率及阴转率:从治疗12周始,试验组HBVDNA下降的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24周病毒应答率分别为62.71%、77.97%,对照组为49.57%、6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8周,两组总的病毒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24、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2.03%、41.52%、55.08%,对照组为11.11%、21.37%、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eAg/抗-HBe血清应答率:治疗24、48周试验组HBeAg血清应答率分别为26.27%、39.83%,对照组为13.68%、2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试验组HBeAg阴转率为22.03%,对照组为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生化应答率:治疗24、48周,试验组血清生化应答率分别为74.58%、87.29%,对照组为60.68%、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LDQ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CLDQ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48周的CLD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痛、恶心;并发生磷酸肌酸激酶升高9例,发生率为3.83%。结论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显著提高对HBVDNA的抑制作用,增加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加快肝功能的恢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痨、保肝治疗,并与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较单纯肺结核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高,加强保肝治疗及监测肝功能,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各10只,对照组(NC组)基础饮食饲养,高饱和脂肪酸组(HSF组)高饱和脂肪酸饲养,高糖组(HS组)高糖饲养。喂养24周后,观察三组体重(BW),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脂酰Co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变化。结果 HSF组、HS组BW、TG、TC、FFA及肝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氧化酶活性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提示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高糖饮食可导致大鼠脂质代谢紊乱,肝脏中的CAT、脂酰Co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