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王骥 《家庭医药》2016,(8):16-16
目的:针对分泌性中耳炎,讨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将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好缓解,帮助患者取得预期疗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做出灵活的调节,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内窥镜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性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内窥镜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性置管术,观察其疗效,并与48例行传统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应用内窥镜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性置管术患者42例50眼中,治愈46眼(92%),显效2眼(4%)无效2眼(4%)。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52HE)中,治愈49眼(94.23%),显效1眼(1.92%)无效2眼(3.8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性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项安全、高效、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4.
3种材料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糊剂、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CH)糊剂三种不同根充材料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4患者共计257颗牙根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分为A组(71颗)、B组(68颗)和C组(65颗),分别用MTA糊剂、Vitapex糊剂和CH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3年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MTA组有效65颗,有效率91.55%;Vitapex组有效61颗,有效率89.70%;CH组有效50颗,有效率76.92%。Vitapex组与CH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组与CH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但MTA组与Vitape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H糊剂比较,MTA糊剂和Vitapex糊剂为更理想的临床根尖诱导材料。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小激活RNA-dsP21-322上调人膀胱癌细胞系T24中抑癌基因p21WAF1/CIP1(p21)表达的效应。进一步分析dsP21-322是否还可上调p21前体mRNA的表达,以及增强RNA聚合酶Ⅱ蛋白与dsP21-322靶向的p21启动子区的联系。方法合成靶向p21启动子区的小激活RNA序列dsP21-322及阴性对照(dsControl),并分别转染至T24细胞,RT-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21mRNA、前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ChIP检测RNA聚合酶Ⅱ蛋白与dsP21-322靶向的p21启动子富集的改变。结果 RT-q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dsP21-322可以明显上调T24细胞系中p21成熟mRNA、前体mRNA及p21蛋白的表达,且与dsContro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dsP21-322的转染可以明显增强RNA聚合酶Ⅱ蛋白与dsP21-322靶向的p21启动子区的联系。结论 dsP21-322上调抑癌基因p21表达是发生在转录水平的基因调控过程,这一特征的发现为后续RNA激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高危角膜病变行大植片角膜移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角膜移植病例在行大直径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高危角膜移植病例19例(19眼)采用>9mm的大直径角膜植片的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治疗角膜病1 9例(19眼),并与非高危角膜移植组25例(25眼)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比较,裸眼视力≥0.5者大植片组有11眼(占57.9%),小植片组有10眼(占40.0%)可以看出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角膜移植病例(P<0.05).在手术后12个月时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角膜散光的发生比较低(P<0.05).本文观察结果大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的治疗并不因植片大而更困难.结论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高危角膜病患者,采用>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告3例痰结核菌阴性的单纯下叶肺结核和1例播散型肺结核误诊病例,经纤支镜检或刷检后查痰和肺穿刺活检而确诊。病历摘要(见表) 讨论综合性医院常把下叶肺结核误诊为一般细菌性炎症或其它炎症,上述3例为单纯下叶空洞结核,最长者误诊达3个月,最后经纤支镜刷检查到结核菌而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质粒安全ATP依赖性DNA酶(plasmid-safe ATP-dependent DNase,PSAD)消化,去除非cccDNA后,加入引物及Bst DNA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结合并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0例HBV感染患者中,有17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检测率56.67%。其中肝癌5例、肝硬化4例、重型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3例。提示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可能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与血清HBV cccDNA阳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  LAMP法能检测到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对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及研究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构建可表达具有RNA激活功能的小分子双链RNA(dsRNA)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其调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膀胱癌细胞株T-24中抑癌基因p21 WAF1/CIP1表达的功能.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dsRNAP21-pGenesil-1,并分别转染至PC-3和T-24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目的表达质粒dsRNAP21-pGenesil-1构建成功,将其转染入PC-3细胞和T-24细胞中,Real-time qPCR检测p21基因分别被上调4.35倍和2.83倍,Western blot进一步证明在两种细胞株中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与p21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dsRNAP21-pGenesil-1质粒具备在泌尿系肿瘤中上调抑癌基因p21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为单纯COPD患者,B组15例为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C组20例为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比较3组血浆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BNP的诊断临界值。结果:3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A组(60.3±55.8)pg/ml、B组(1 489.4±1 011.3)pg/ml、C组(437.9±391.3)pg/ml,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A组和C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患者右心室/左心室内径比均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BNP临界值为100 pg/ml,预测心功能不全敏感性为83.5%,特异度81.5%。结论:测定血浆BNP对于COPD患者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时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浆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