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援物比类"方法对于中医藏象学说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其中,"比类"说理为中医藏象学说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表述工具;而"比类"推理又直接构建出诸多藏象理论。从发生学意义角度深入研究"援物比类"方法对于中医藏象学说构建的作用,对于从本质上认识藏象学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新疆克拉玛依社区老年人的孤独状况与心理卫生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区不同性别、收入水平、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孤独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克拉玛依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克拉玛依区5个街道老年人92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Rasch型孤独量表,测查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孤独水平,进一步分析孤独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克拉玛依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水平低于全国常模(1986);孤独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运用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社区老年人中开展心理辅导,构建适于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模式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急性心包填塞的外科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心包填塞的救治经验。方法 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抢救急性心包填塞24例,其中胸部外伤21例,心脏肿瘤破裂、急性夹层主动脉瘤、不明原因右心房破裂各1例。入急诊室时收缩压低于60mmHg(1mmHg=0.133kPa)9例,4例在接诊后即刻发生心搏循环骤停。12例B超检查明确诊断,急诊室剖胸探查11例,手术室手术13例。结果 抢救成功21例(87%)。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病情危重,快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急诊B超检查诊断急性心包填塞准确率高,急诊室剖胸手术能达到及时解除心包填塞、挽救生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2002年4月~2005年3月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1例,年龄31 ̄5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 ̄5 h。在ICU内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心、肺、肾功能保护,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心跳骤停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不全3例。治愈7例,住院时间21 ̄57d。7例均获随访,时间2 ̄52个月。1例因霉菌性败血症造成冠状动脉吻合口破裂,术后57d死亡。其余6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Ⅰ、Ⅱ各3例。结论积极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5.
急性肺栓塞面积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不同梗阻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肺栓塞面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比较栓前、栓后15min,30min,1h,2h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心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自体血栓均按要求阻塞相应肺动脉,肺栓塞形成后心输出量下降,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并在1h,2h达到峰值,各血流动力学指标随肺栓塞面积增大而变化更显著。结论此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确切可行,具有可重复性。肺栓塞导致血流动力学及左右心室功能紊乱,栓塞面积与其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处理及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6年4月本科收治264例CHD婴幼儿术后处理及监护资料。其中根治性手术256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6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8例,完全型房室管畸形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3例,三尖瓣闭锁、单心室、永存动脉干各1例。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急性肾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术后因顽固性高碳酸血症自动出院;房间隔缺损(A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术后1 a PH不能缓解,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TOF 1例行姑息性流出道疏通术后3 a,再行根治手术后死于肺出血。健康生存245例,心功能Ⅰ级233例,Ⅱ级12例。结论术后正确的呼吸系统管理,系统的心电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营养支持等是提高CHD患儿术后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转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种与治疗失败比例之间的关系;统计失败病例心外脏器功能障碍频数与分布。结果:治愈组与失败组间转流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者之间正相关。病种与失败比例无明确联系(P>0.05)。失败病例功能障碍的心外脏器或系统依次为肺、肾、脑、胃肠、代谢、肝。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转流时间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提示预后不良,这与病种无明确关系。单纯心、肺功能不全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不全合并肺出血、肺部感染或者第二脏器功能不全者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3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对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脑循环、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Willis环检查,如右侧椎动脉血供良好,颈动脉、Willis环无狭窄则选择在腔内修复术中直接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观察颅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封闭了左锁骨下动脉,手术均获成功,28例术后未出现左上肢窃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出现了轻微的左上肢窃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无需手术干预.结论 在有意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前,必须注意潜在性主动脉弓上各分支动脉的病变和变异,这样才可能保证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总后勤部广州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个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V、EF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能否诱导心脏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4组,A和B组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DADLE处理(2 mg/kg),C和D组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4组都制成离体心脏,低温缺血3 h,复灌1 h.观测心功能、ATP等.其B和D组在缺血前以优降糖阻止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结果 A左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恢复率和心肌ATP含量都高于B,C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or P<0.05),而B,C和D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心肌丙二醛含量与CK-MB漏出活性明显低于B,C和D组(P<0.01 or P<0.05).结论阿片δ受体可以诱导健康成年大鼠产声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而ATP敏感性钾通道参与介导其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