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6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孙晓刚  王珺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97-1697
男,15岁,学生。一岁半时家人发现左上腹有一肿块,无不良症状,未到医院诊治。1999-05因腹胀、进食后加重5个月,来本院就诊疑为“肝癌”。同年在北京肿瘤研究所确诊为“Caroli病”。2000-09-10因呕血、黑便10余小时,再次来本院住院治疗。查体:BP90/60mmHg(1mmHg=0.133kPa),P100次/mi。中度贫血貌,神志清晰。  相似文献   
12.
武洋  张雪  刘薇  王珺  李明儒 《西部医学》2019,31(5):797-799+803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60例胸科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缝合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缝合固定的基础上,给予外覆盖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固定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换胶布间隔时间、引流管脱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行胸腔引流管固定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降低临床非计划拔管率,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患儿女,13岁,因全身反复起红斑、丘疹、脓疱伴痒13年,加重1年,于2010年6月入院治疗。患儿自出生后1周,头面部及全身起红斑、丘疹、水疱,间有糜烂、  相似文献   
15.
16.
气管切开术是目前我国急救医疗,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广为应用,而吸痰是气管切开术患者应用的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选择适当的吸痰时机,采取正确的吸痰方式,是保证呼吸道通畅,达到有效机械通气的保障。笔者所在科室为老年干部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人数较多,现将老年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缩乏力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2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妇经阴道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进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在产后40 d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结果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康复良好率为93.48%,较对照组的71.74%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有助于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必须在临床治疗上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相关因子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p300/CREB结合蛋白(p300/CBP)在正常及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正常早期妊娠绒毛、29例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IGF2、GCN5和p300/CBP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IGF2、GCN5和p300/CBP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绒毛(P=0.001、P=0.002和P=0.003);并且这些指标在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63、0.622和0.563,P<0.00)。结论 IGF2、GCN5及p300/CBP的表达下调可能与早期妊娠胚胎停止发育有关,GCN5及p300/CBP的表达下调有可能参与早期绒毛发育过程中IGF2的表观遗传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