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方法和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加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对47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致痫灶,采用CT MRI EEG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皮层脑电脑(ECoG)联合检测定位。对检出的阳性病灶在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行致痫灶切除,切除后监测仍有癫痫波者加行MST;致痫灶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单行MST。结果致痫灶阳性检出率86%。皮层电极检测显微镜下致痫灶切除加MST,术后91%的病人癫痫发作停止,半年后约1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结论CT MRI EEG SPECT ECoG联合检测,对手术定位具有较高价值。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术及MST创伤轻微、效果比较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灶及致痫灶的不完全切除和形成皮层软化及疤痕,可能是导致癫痫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从1985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收治60例顽固性癫痫,男45例,女15例,年龄12~53岁,病程全部在一年以上。均经系统药物治疗无效而手术。采用单纯病灶切除15例,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17例,脑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28例。三种方法进行治...  相似文献   
33.
王锦华  王树新 《浙江医学》2004,26(6):438-439
十二指肠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损伤后往往伴有复合伤,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我院1982~200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病人29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4.
99mTc-ECD SPECT脑显像定位致癎灶与临床手术效果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CT脑灌注显像定位致痫灶的价值已得到肯定,定位率为75%~86%[1,2].  相似文献   
35.
化疗的进步,使结核病人的管理方法发生根本变化,接受治疗的病人传染性时间缩短,无须长期隔离,因而减少了住院治疗的必要性。1987年Styblo K在印度重电WHO第9次专家委员会报告中的若干理论迄今仍是正确的。并指出,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对策的失败,在于涂阳病例发现不充分和已发现的传染源未能得到彻底治疗。 1978年在柳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上,首次向全国防痨界提出,对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应遵循“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尔后,各地对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作了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监督管理和全疗程  相似文献   
36.
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随着不同时期各种疾病危害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建国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得到了控制,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生物学因素致病的比例降抵,生活方式、行为因素、环境因素致病的比例增高,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生物型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长春市50年代传染病发病率为4317.73/10万,到  相似文献   
37.
B超在开颅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B超扫描仪对10例开颅术后出现高颅压症状的脑瘤和脑外伤病人,通过骨窗进行探测,发现清晰的复发肿瘤,囊性病变,脑室穿通畸形等病理改变。并能显示脑室系统,脉络膜丛及脑中线影象等结构。在B超引导下对其中两例高颅压危象病人进行囊肿穿刺减压术,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38.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多巴胺替代疗法、外科靶点永久毁损、脑深部核团高频电刺激术、脑移植和基因治疗.这些外科及药物治疗都有一些不足及难以弥补的缺陷,国内外学者将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剂的研究和应用提到了重要位置.目的观察评价预先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损伤的保护性作用.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实验动物选取雌性SD大鼠(取自解放军总医院动物饲养室,40只,体质量210~240 g,平均228 g).干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应用江湾Ⅰ型C立体定向仪,在单侧黑质致密部及中脑被盖腹侧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犬尿烯酸,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6-羟多巴胺.注射药物3 d后,进行症状观察,2周后处死大鼠.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及TH阳性纤维着色情况,实验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数及TH阳性纤维着色等级.结果正常黑质细胞体形较大,富含黑色素颗粒,可见尼氏体.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犬尿烯酸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kynurenic acid,KYNA)通过阻滞Glu受体能减轻6-羟多巴胺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白介素 -1 β转化酶mRNA在前脑缺血再灌注后 1~ 4d被诱导表达及定位的情况 ,应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白介素 -1 β转化酶mRNA的诱导情况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白介素 -1 β转化酶定位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白介素 -1 β转化酶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 1~ 4d被诱导表达 ;非缺血海马区及皮层仅见锥体细胞及中间神经元白介素 -1 β转化酶的轻度表达 ;而白介素 -1 β转化酶在胶质细胞的表达在缺血后的 1~ 4d均可观察到 ,且逐渐增加 ,以第 3d最明显。结果证实了白介素 -1 β转化酶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和定位 ,说明白介素 -1 β转化酶可能参与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的凋亡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0.
目前国内应用DZY—A型和FY85.Ⅱ型大型立体定向仪,二者坐标原点的标记办法相同。但由于X光机难以对应的十分精确,所以实际应用中坐标原点在胶片上常常不能显像,此时需根据8个基准销的显像,用几何方法标记坐标原点。临床上均采用所谓的“大连大”、“小连小”或“大连小”的办法,连接两个矩形或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其交点就作为坐标原点。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只要坐标原点不能直接显示,就说明X光的投照方向或定向仪有偏斜,基准销所显示的两个矩形的中心也就不可能重叠。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若只连其中的两条对角线,标出的原点将偏向一侧1~3mm。且这种偏差随着X光投照方向或定向仪所偏斜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有偏斜的造影胶片上,分别做“大连大”、“小连小”和“大连小”,可得出6个不同的交点,而真正的原点“0”,应在它们之间。故在标记坐标原点时,应至少划3条准确的对角线,交出2个点后,才能标记出真正的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