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医药卫生   4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23例,优10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对照组23例,优8例,良9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7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8±2.5)d、(92.6±10.9)d;对照组分别为(18.7±3.6)d、(118.7±18.5)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根治性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浸润性膀胱癌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膀胱全切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更根治性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3.
矩形髓内钉与Ender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矩形髓内钉与Ender 钉的临床疗效,为弹性固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993 ~1997 年,采用矩形髓内钉( RIN) 与Ender 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共218 例,比较2 组内固定的术中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插钉操作> 2 次率、窗口劈裂率、钉端异位穿出率及术后指标,包括:石膏固定时间、部分负重下地时间、骨痂开始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成角畸形率及二次手术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IN 钉的术中各项指标值均小于Ender 钉,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而2 者对骨愈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01) ;2 种钉内固定后的侧方成角畸形率相当,但RIN 钉的前、后及旋转畸形发生率较Ender 钉小( P< 0-01) ,二次手术率亦小于Ender 钉( P< 0-01) 。结论:RIN 钉在手术操作、术中损伤及固定强度方面,优于Ender 钉,但两者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提高对右中叶嵴、左舌叶嵴CT表现的认识.资科与方法复习100名正常成人胸部CT扫描片,观察右中叶嵴、左舌叶嵴的形态、大小、边缘和位置.为了探讨其诊断意义,分析30例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结果 两侧叶嵴形态分别为三角形、喇叭形、菱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正常右中叶嵴的前后径平均为(17.8±2.2)mm,左右径平均为(17.3±2.1)mm,嵴角平均为(73.8±7.8)°;正常左舌叶嵴的前后径平均为(18.2±2.2)mm,左右径平均为(17.6±2.1)mm,嵴角平均为(66.0±9.6)°.叶嵴的外缘均显示凹入或平直.右中叶嵴位置较左舌叶嵴稍靠前靠下.在30例原发性肺结核CT片上,右中叶嵴增大主要是右肺门叶间下组及右下叶外侧组淋巴屯结增大;左舌叶嵴增大主要是左肺门叶间下组及左下叶外侧组淋巴结增大.30例中,19例(63.3%)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右气管旁组(14例),右气管支气管组(12例)和隆突下组(17例)多见.增强扫描片上,淋巴结呈环状强化14例(46.6%),不均匀强化11例(36.7%),均匀强化5例(16.7%).结论 熟悉右中叶嵴、左舌叶嵴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对肺门淋巴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后路减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侧块钉棒(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53.7岁。在术后6-64h,9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表现为患肢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有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减退或消失。比较麻痹患者与非麻痹患者侧位X线片上颈椎前凸角度的变化、C4-5水平CT横断面上椎管狭窄率和MRI 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区改变的差异。结果9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功能锻炼、口服药物及高压氧治疗。随访1-4年,平均2.2年,9例患者肌力均恢复至3-4级。麻痹患者颈椎曲度矫正值(12.5°±3.0°)大于非麻痹患者(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麻痹患者椎管狭窄率(62.6%±6.8%)高于非麻痹患者(35.1%±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麻痹患者术后仅有3例脊髓高信号区范围扩大而超过原椎间隙水平,与非麻痹患者脊髓高信号区改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C5神经根麻痹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生率,后路手术中应适度矫正颈椎前凸角度。  相似文献   
96.
胫骨骨髓腔的X线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胫骨骨髓腔解剖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5根成人胫骨标本摄取正侧位X线平片,并定义一系列测量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胫骨骨髓腔平均全长为(29.4±1.9)cm;髓腔狭段长度为(6.5±1.2)cm,上下开口指数分别为10.0±2.9和8.5±2.6;胫骨骨髓腔中心线向后的弧度平均为2.6°±1.4°。结论①髓内钉固定应限于胫骨狭点附近占胫骨骨髓腔全长1/5~2/5范围内的骨折;②交锁钉一期动态固定的骨折范围应限于胫骨狭段范围的骨折;③胫骨下段骨折适合逆向穿钉固定;④胫骨骨髓腔的弧度变化应成为髓内钉设计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7.
高氟区儿童智力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流行非常广泛。其病因是过量的氟摄入。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和牙齿的损害。随着对氟毒性研究的深入,发现氟对许多器官和组织均存在有害影响。如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生殖系统和脑功能等的损害[1~4]。本研究通过对高氟区学龄儿童的智商调查,探讨高氟暴露与智力水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选择 选择饮用高氟水地区(水氟含量为3.15mg/)中儿童为研究对象,另选饮用含氟较低地区(水氟含量为0.37mg/L)的儿童作为对照。在高氟区和低氟区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1…  相似文献   
98.
双张力带法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报告一种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新方法的设计、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在复习肘关节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后路经鹰嘴截骨、双张力带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的粉碎性骨折的术式,并报告42例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双张力带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较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按Home标准,临床优良率可达82%。结论 本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允许肘关节早期功能训练的优点,是治疗肱骨远端生骨折的一  相似文献   
99.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2005年本治疗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所治疗的伴有颈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32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片和症状改善情况,并进一步通过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X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或椎间盘突出现象,单节段不稳者9例,两节段者13例,三节段者7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者10例,两节段者15例,三节段者7例.所有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获10~4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术后有效率为87.5%,症状和功能评分分值有明显提高(均数由术前13.89提升到术后23.98),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伴有颈性眩晕颈椎病中对颈性眩晕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非匀阻变形分叉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5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囊内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设计新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材非匀阻变形分叉钉(maldistributed-impedance furcal nail, MIF nail)(简称"分叉钉").自1982年2月~1997年12月在两所医院用分叉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55例,并与用三翼钉治疗的137例作比较.该两组中又各自分出开放复位内固定组和闭合复位组,共4组,计292例. 结果 2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84个月,平均77.6个月.应用SPLM软件包中列联表的对数线型拟合及Ridit统计分析方法,分叉开放组与其余3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开放组与闭合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分叉钉与三翼钉比较,前者疗效明显高于后者;开放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比较,前者疗效也明显高于后者,而分叉开放组又明显高于其他3组.说明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采用开放复位和股方肌肌骨瓣植骨术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