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P-gp、GST-π、Topo-Ⅱ、HER-2的表达,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蒽环类或铂类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分析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18.5%、85.2%、81.5%,P-gp和HER-2、GST-π和HER-2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44.4%,P-gp、GST-π、Topo-Ⅱ、HER-2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gp、GST-π、Topo-Ⅱ、HER-2的表达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疗效间无明确相关性,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及是否可以作为筛选化疗药物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特征及肾脏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产前超声检查、临床随访(家族史调查证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或引产后病理检查(5例)证实的6例孕22~32周肾脏微囊性病变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分类诊断特征及引产后肾脏病理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前超声显示6例胎儿双侧肾脏对称均匀性增大,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肝门脉区回声增粗(2例)呈纤维网格样变(2例),CDFI显示6例肾血管充盈良好,频谱呈高阻力指数血流,羊水指数低于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引产后病理标本显示5例胎儿双侧肾脏弥漫性增大,失去胎儿肾脏特有的"桑葚"状表现,肾皮质及髓质见多发微小囊肿,集合系统发育不良;镜下显示5例胎儿肾实质内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囊肿,并见肾小管囊性扩张,1例肾小球Bowman囊扩张.5例引产儿尸检病理诊断:胎儿肾小管囊性变4例,肾小球囊性变1例;1例经临床追踪随访后诊断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结论 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表现为肾脏增大,弥漫性回声增强,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或肾小球的弥漫性微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E cad和 β cat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 cad和 β cat在 3 2例结肠黏膜、3 0例结肠腺瘤、96例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 cad和 β cat在结肠腺癌病例中的异常表达显著高于结肠黏膜和结肠腺瘤 ,P <0 0 1。E cad、β cat在低分化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 ,P <0 0 1。结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病例的E cad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肌层者 ,P <0 0 5。结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E cad、β cat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E cad和 β cat异常表达率与结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P <0 0 5。结肠癌E cad、β cat正常表达病例的 5年生存率远高于E cad、β cat异常表达者 ,P <0 0 1。 结论 :同时检测E cad和 β cat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p53、Bcl-2在30例贲门癌、10例胃溃疡胃壁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并对胃壁上皮组织或癌组织中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观察和比较自胃远端切缘、癌旁至癌灶等胃壁组织中的变化,发现PCNA呈显著的增高趋势,癌灶组织中PCNA呈强阳性表达;p53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癌灶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Bcl-2在癌旁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灶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在癌灶组织中显著降低。胃溃疡病灶边缘的胃黏膜组织PCNA呈阳性表达,p53呈阴性表达,Bcl-2呈弱阳性表达,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结论在非典型增生的贲门黏膜组织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均非常活跃,而一旦细胞凋亡受到严重抑制,即可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例贲门癌按照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分为五组,观察PCNA、p53和Bcl-2在各组癌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并进行灰度值及凋亡指数的比较和研究。结果①贲门非黏液性腺癌:P(2NA、p53显示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其灰度值呈明显的降低趋势;Bcl-2在各组癌组织中呈现灰度值基本一致的阳性表达;凋亡指数在低、未分化癌组织中显著降低;②贲门黏液性腺癌:PCNA在大部分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p53和Bcl-2在大部分癌细胞中呈阴性表达;凋亡指数在各组贲门癌组织中最低。结论贲门癌组织中PCNA,p53和Bcl-2的分布、表达与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贲门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机制的抑制将可导致贲门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单一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差,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否改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患者49例为研究组,观察化疗的有效率;以同期行单纯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49例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化疗,有48例行手术治疗,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59.2%(29例),术前分期明显降低。对照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前分期,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客观缓解患者的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JSB1、C219和C494)检测结肠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通过JSB1、C219和C494分别检测96例结肠癌组织中P-gp表达的阳性率,分析与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96例结肠癌组织中用JSB1检测出P-gp阳性率为57.3%,C21933.3%,C494 95.8%,其与结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C494的检测结果与其它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的不同形式组合所显示出的结肠癌患者1、3和5年的生存率之间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SB1、C219和C494检测结肠癌组织中P-gp表达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的治疗与随访。结果: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的观察与组织学一致,2例TN患者术后,面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年6个月及1年4个月,症状未复发,且保留了温、触觉功能、角膜反射及形态正常。结论:TNSR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表层分布着小神经纤维束。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能够治疗TN,且保留了温、触觉及角膜反射,本手术方法是一种治疗TN有效的、且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 β-cat)在胃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对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灶、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E-cad和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20/50)、36%(18/50)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的表达率100%(20/20)、100%(20/20).中低分化组19.23%(5/26)、19.23%(5/26),侵及浆膜层组30.77%(12/39)、30.77%(12/39),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27.27%(9/33)、30.30%(10/33),分别低于高分化组75%(6/8)、75%(6/8)未侵及浆膜组72.72%(8/11)、81.81% (9/11)及无淋巴结转移组64.70%(11/17)、70.59%(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和β--cat的表达在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6,P< 0.01),E-cad和β-cat在淋巴结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E-cad、β--cat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淋巴结转移灶对无法获得原发灶的患者推测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或者通过术前活检可以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60.
背景:当前使用的传统试剂(甲醛溶液固定、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脱蜡)对组织前期处理制作的常规石蜡切片质量较低,已成为制约脂肪细胞性肿瘤病理诊断的瓶颈。而且,传统试剂容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对实验室人员造成多种健康危害。目的:探讨环保型组织样本制备液在脂肪细胞肿瘤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MDM2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592例脂肪细胞肿瘤标本为研究对象,同一标本对半切开,按照所使用的标本前期处理试剂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和环保组。传统组使用传统试剂甲醛溶液固定、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常规石蜡切片592张;环保组使用环保型组织样本制备液制作切片592张。依据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质量的不同等级,比较两组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优良率;进一步对其中病理确诊为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的33例标本再次切片后,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MDM2基因,比较两组切片MDM2基因扩增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相对于传统组,环保组的脂肪细胞肿瘤的组织切片更舒展、更完整,细胞无折叠,染色更清晰,红蓝对比度更佳,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