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1.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 . 方法对 43例资料完整的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组 ( 颈椎组 ) 18例 ,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组 ( 疏松组 ) 25例 . 分别接受牵引、按摩或理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手术治疗 . 结果疏松组牵引治疗无明显效果 ( P< 0.01) , 抗疏松治疗可缓解疏松组病人的症状 ( P< 0.05) , 颈椎组和疏松组手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 结论颈椎病发展到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 , 牵引治疗效果较差 , 且有加重可能 . 抗疏松治疗可预防和控制颈椎病 . 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症状的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112.
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光线平片、CT扫描、核磁共振和ECT骨扫描在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83-1998年间有随访结果的73例骨转移癌患的确诊方法,测量X片中长骨骨皮质破坏厚度(或椎体骨折塌陷的程度)和肿瘤体积做为定量计算指标。随访时间1.5-8.5年,平均28个月。结果:(1)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应在临床怀疑基础上行骨扫描、X线或CT检查,骨扫描的敏感度为91%,X线平片的敏感度为72%,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2)骨扫描与X线平片及CT序惯应用,能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病灶变化。MRI扫描更具有优越性。(3)当负重区长骨骨皮质破坏>正常厚度的50%,椎体塌陷>正常椎体高度的25%,肿瘤体积>正常骨段体积的60%时,长骨即有骨折的危险性,脊柱可能发生滑脱。结论:X线平片、CT扫描、核磁共振和同位素骨扫描等协助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和评估治疗效果,所反映出的骨转移病灶信息可做为外科治疗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3.
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患者颈椎形态学及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 正常组20 人,年龄21 ~23(21-54 ±0-96)岁;颈椎骨质疏松合并椎管狭窄( 疏松组)25 人,年龄50 ~65(53-96 ±4-48) 岁。测量侧位C3 ~6椎体椎管矢状径比及侧位C4 ~6 椎体骨密度(BMD)。所测数据应用SPLM 医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椎管矢状径比:正常组平均0-855 ±0-073 ,疏松组平均0-592 ±0-118;BMD:正常组平均0-690±0-053,疏松组平均0-824±0-083。两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颈椎病与骨质疏松致椎体变形及BMD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盲肠壁内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0例盲肠壁内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手术治疗,3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后均无复发。结论:盲肠壁内阑尾炎较少见,医生应熟练掌握异位阑尾炎的基础知识,避免误诊及漏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arague-Dawley(SD)大鼠30只,均分为(1)A组(卵巢切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n=10);(2)B组(卵巢切除+立即运动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第2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20周)(n=10);(3)C组(卵巢切除+延迟运动组):双侧卵巢摘除后第14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8周)(n=10)。各组大鼠均于术后21周末取材膝关节胫骨端,进行Cx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系统及分析软件,观察和分析关节软骨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及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Cx43阳性表达定位于相邻软骨细胞的胞浆和/或胞膜上。A组中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软骨细胞数目减少,Cx43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同源软骨细胞群中。B组关节软骨基质较丰厚,软骨细胞数量多,分布清晰,浅层较幼稚的软骨细胞及其深层的同源软骨细胞群中均可见Cx43蛋白阳性表达,尤以关节软骨负重区为典型。C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质菲薄、创伤、溃疡,软骨下骨外露、硬化,关节软骨细胞明显减少、退变、形态不规则、分布紊乱,主要残存于关节周缘非负重区,部分尚存的软骨细胞中表达Cx43。A、B、C3组Cx43阳  相似文献   
116.
土源性线虫病(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在我国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了解和掌握宜都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人群感染水平以及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 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 0 处完全横断脊髓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 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髁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 (ALP)、尿钙、尿钙 /肌酐 (Ca/Cr)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 1周时可见显著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3周时可见凋亡的骨细胞 ,而成骨细胞多处于正常状态。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 /肌酐酶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 ;血ALP在伤后 1周时显著下降 ,3周时恢复正常。结论 SCI后早期成骨代谢受抑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骨细胞凋亡可能在破骨 -成骨脱偶联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肿瘤在椎管内占位节段长,病变范围广,常常发展到椎管内外或者造成严重的脊椎结构和破坏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方法 本文总结了两例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一例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全部切除肿瘤。另一例采取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两例患者随访半年效果优良。结论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在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同时应解决脊柱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王哲  王全平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56-658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对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包括5例氟骨症)及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切除的黄韧带标本作病理研究;对患者血清及黄韧带采用雾化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钙、磷、镁、锌、铜、锰、钼、氟含量,取急性外伤性截瘫患者为对照。结果:(1)骨化黄韧带初期的病理改变与黄韧带退变性质类似;(2)除氟元素外,7种基本代谢元素在骨化与退变患者血清及黄韧带中含量均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3)非氟骨症骨化患者黄韧带中氟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本文证实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生于黄韧带退变的基础之上,但退变不直接导致骨化,元素氟是诱导退变黄韧带进一步骨化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0.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从临床来看,其发病率较往年相比日趋猖獗。由于尖锐湿疣较难治愈,且复发率高,社会上携带人乳头瘤病毒者也大有人在,这样给易感人群构成极大的危害。为此,我们自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对我院门诊性病科336例尖锐湿疣患者,做了如下分析。一、临床资料 336例患者,其中男性250例,女性86例,年龄19-47岁,以19-30岁居多。病变部位:男性病灶多在包皮、系带、冠状沟、尿道口、龟头、阴茎体;女性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