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高斯包络调制激励下,感应式磁声成像中磁声信号的频率特性。先使用4 MHz单正弦脉冲信号和中心频率为4 MHz的高斯包络调制信号,对不同电导率样本(铝、铜、锡)进行激励,使用中心频率为4 MHz的超声换能器进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磁声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单脉冲激励方式造成磁声信号频率分析失准,基于高斯包络调制激励的磁声信号与激励信号频率一致。样本磁声信号与激励信号同频,且高斯包络调制激励方法使频率分析精度更高,频谱更为集中,更利于频域中信号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ypoxic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metasta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by inducing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Methods The Panc-1 cells were cultured in hypoxia environment. After cultured for indicated periods, the in vitro invasive ability of Pane-1 cells was compared with normoxia group using Transwell invasion assay. The epithelial marker E-cadherin and the mesenchymal marker vimentin were assayed by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of Snail, a strong activator of EMT,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HIF-1 α encoding cDNA wa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into the Pane-1 cells, and the E-cadherin and vimenti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cells invading to the lower side of the membrane under hypoxia was ( 121±5 ), whereas only ( 84±3 ) in no-morxia group ( P < 0.05 ).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in normoxia, hyoxia groups at 12,24,48 hwas (0.59±0.04 vs 54.00±0.05,0.45±0.10,0.36±0.03 ), and that of vimentin was (0.36±0.05, 0.41±0.04,0.48±0.06,0.58±0.05 ) ( P < 0.05 ).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Snail mRNA was in-creased in hypoxia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fter 72 h ( P < 0.05 ). Before and after HIF-1α cDNA was transfected into the Panc-1 cell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was 0.63± 0.05, and 0.47±0.07, and that of vimentin was 0.47±0.07, and 0.32±0.04 respectively ( P < 0.05 ). Conclusion Hypoxia microenvironment can activate HIF-1α and Snail to trigger EMT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行梯度剂量(0、2、4、6 Gy)X射线照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将siRNA阴性对照和FOXD1 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记为si-NC组和si-FOXD1组,经4 Gy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记为si-NC+4 Gy组和si-FOXD1+4 Gy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ECT DNA-PK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DNA-PK活性,将转染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进行射线照射后,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5.579、4.816,P<0.05),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OXD1 mRNA(t=5.85~17.62,P<0.05)和蛋白(t=9.04~11.42,P<0.05)表达均显著升高。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FOXD1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4.15,P<0.05)。转染si-FOXD1能够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FOXD1的表达(t=10.51,P<0.05),FOXD1敲低后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10.41,P<0.05),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797,降低放射诱导的DNA-PK的活性(t=6.20,P<0.05)。抑制FOXD1的表达经射线照射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t=11.29、3.69,P<0.05)。结论 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为改善放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14省市选取了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家乡镇卫生院。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长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2014年1~6月份接受儿童健康管理的4 639名0~2岁儿童家长进行育儿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4 639名儿童家长中,东部地区、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月收入高及为儿童母亲的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较高(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城市、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高和为孩子的母亲的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越高。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器官功能的局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胰头肿物16例(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3例),胰腺颈体肿物7例(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1例),胰体尾肿物5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2例)。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60~4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50 mL,肿瘤直径为2~8 cm。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6例,C级胰瘘1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2例,胃瘫1例,腹腔出血2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胰颈体肿物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8个月,未发现继发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0.9 d。术后病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5例、G2级2例...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梳理、专家研讨会等方法,基于投入-产出-成效理论,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框架;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遴选评价指标,初步形成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15个三级指标和34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基层儿童健康服务提供所需的资源投入、服务产出及服务效果三大方面。结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功能定位,突出了儿童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模式转变,强化服务效率,能够比较全面系统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回顾分析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Wiltse入路Dynesys治疗的2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3.8岁(25-46岁)。记录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期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功能状态。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以及椎间盘退变评分Pfirrmann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20例(100%)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或再次手术的情况。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其中VAS由术前的(7.1±1.2)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6±0.6)、ODI评分由术前的(67.64±9.30)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7.65±3.07),(P0.05)。患者术前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仍能维持术前的椎间高度;与术前稳定节段的平均ROM相比,术后6个月以及最后随访各稳定节段ROM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ROM。术后的随访中14例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Pfirrmann分级评分进行椎间盘退变的评估,其中6例(42.8%)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强度增加,8例(57.1%)椎间盘信号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并未出现退变加重的现象。结论 Dynesys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间隙的高度、ROM,减少ASD的发生。对于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椎间盘给予保留,有利于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维持腰椎的正常功能,同时具有延缓退变发展甚至促进退变椎间盘再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够使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适合在临床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39.
我们从1995~1999年采用折顶法整复治疗前臀双骨折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2.4~49岁,平均15.5岁。双骨折断端均有明显移位40例,双骨折单骨移位27例(全部为桡骨移位)。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20例,下1/3骨折37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或接近同一平面54例,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7例。伤后1天内就诊41例,1~5天内就诊13例,7天以上就诊7例。伤后经其他医院多次整复失败后再来就诊者15例。 2 治疗方法 2.1 复位:首先顺势拔伸,同时屈肘90°,前臂置于旋前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顶端轴向加载14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结果:股骨和内固定应力较大区域均分布于股骨颈及股骨干部位,且在骨折线附近均出现应力增大的现象;内固定位移分布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螺钉尖端位置,股骨位移集中于股骨头顶端,应力加载位置。四枚空心钉的应力最小,峰值为135.3 MPa;锁定加压钢板的应力最大,峰值为405.9 MPa,但锁定加压钢板的位移12.3 mm为最小峰值;三枚空心钉的位移18.8 mm为最大峰值;三枚空心钉固定时,股骨受力最小,应力峰值为36.8 MPa,但股骨位移最大,峰值为19.3 mm;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股骨受力104.6 MPa为最大应力峰值而位移12.6mm为最小位移峰值。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稳定性最高,但股骨和内固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动力髋螺钉固定短期内促进骨折愈合较有优势,但长期固定时髓内钉固定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