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13篇
  免费   3240篇
  国内免费   2385篇
医药卫生   74338篇
  2024年   331篇
  2023年   1208篇
  2022年   1016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1132篇
  2019年   1262篇
  2018年   1411篇
  2017年   837篇
  2016年   1130篇
  2015年   1245篇
  2014年   3461篇
  2013年   2530篇
  2012年   2806篇
  2011年   3295篇
  2010年   3024篇
  2009年   3166篇
  2008年   3173篇
  2007年   3269篇
  2006年   3057篇
  2005年   3243篇
  2004年   2921篇
  2003年   2661篇
  2002年   2131篇
  2001年   2138篇
  2000年   2457篇
  1999年   2460篇
  1998年   2176篇
  1997年   2135篇
  1996年   1997篇
  1995年   1983篇
  1994年   1668篇
  1993年   1303篇
  1992年   1165篇
  1991年   1083篇
  1990年   892篇
  1989年   755篇
  1988年   475篇
  1987年   388篇
  1986年   316篇
  1985年   287篇
  1984年   241篇
  1983年   246篇
  1982年   219篇
  1981年   189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94篇
  1978年   45篇
  1976年   26篇
  1965年   31篇
  1964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21.
东茛菪碱五个剂量(1、2、5、10、20μg/ml作用于12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诱发染色体畸变,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0.5,9.6±1.1,11.7±1.1,13.6±2.3,18.0±3.0和17.5±2.0%;细胞畸变率为3.1±0.6,9.2±0.6,10.0±0.8,10.8±1.5,11.6±1.8和12.2±14.%。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1)。方差分析,各剂量组间变异的差异高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也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东莨菪碱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畸变率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临床用药中的光敏反应。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来总结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该类药物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抗感染药,应注意其配伍时发生的相互作用;还应注意用药中的过敏反应。以期通过合理、规范用药,减少对患者的损害,避免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3.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以氟氮平为对照,探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研究组(n=21)和氯氮平对照组(n=22),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周末进行PANSS评分和TESS评价疗效。结果: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在认知因子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方面,奥氮平组与氯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体重增加等。结论: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5.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流产因其痛苦小、方法简便及副作用小等优势而被普遍采用.但药物流产仍有一定比例的不全流产和流产失败,且影响流产效果的因素也比较多.为了深入了解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各种因素,本工作回顾性调查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因非病理性因素,如吸烟、酗酒嗜好,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共1366例.  相似文献   
126.
逆转左室肥厚(LVH)是抗高血压治疗、防止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业已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逆转LVH方面较钙离子拮抗剂(CaA)优越。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合用后是否有相加的逆转LVH作用。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钛合金内固定系统对术后MRI成像的影响。[方法]对6例行颈椎后路钛合金脊柱内固定的患者术后进行MRI检查,所用MRI为1.0 T及1.5 T的超导MRI系统,患者均进行矢状位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加权像(T1WI)和TSE T2加权像(T2WI)以及轴位的TSET1加权像扫描,然后对术后钛合金内固定的伪影特点及其对椎管内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MRI伪影的大小为内固定大小的2~3倍,基本能够辨认出原来内固定物的形状,钛合金内固定植入物本身在T1和T2加权上都表现为低信号,其边缘在T1和T2加权上都有明确分界线的高信号区。在矢状面T1和T2加权和轴位T1加权上均可清晰显示脊髓和椎管内的结构。后路系统的连接棒伪影较小,只对紧邻的椎板和小关节处图像辨认有影响,对术后图像观察的影响较小。椎板钩的伪影较大,会影响对椎板附近结构的观察,特别是伸入椎管内的部分会影响对脊髓后部的观察。椎弓根螺钉钉尾部伪影较大,对紧邻的椎板和小关节处图像辨认有影响;正确植入的颈椎弓根螺钉伪影也较大,主要会影响对邻近部位椎管侧方、椎动脉、椎间孔、脊神经和后外侧突出的椎间盘等结构的观察。[结论]颈椎后路脊柱钛合金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MRI检查时,应该尽量选择快速自选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当使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时,应尽量减少TE。医生在分析术后MRI图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钛合金内固定的伪影对图像的影响,以去伪存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20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包括作者14例共34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1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髌骨、肋骨)、不规则骨(胸椎、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1.17%,X线误诊率26.47%,CT及MRI诊断率100%;34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3例低度恶变;随访2~10年,仅1例复发并恶变。[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和先天因素及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0.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熟练应用,对化脓性膝关节炎进行彻底的微创清创成为可能。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0例,结合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8岁。血源性感染8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引起感染2例。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的8例,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前1d,最高体温平均为(38.8±0.5)℃。行关节镜下清创引流术的指征为:有明确关节内脓液抽出病史;关节穿刺液常规检查发现脓细胞;关节液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