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中心分流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21例重症法洛四联征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升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分流手术。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10 mm。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9.5%(2/21)。全组均获得理想的血流量,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肺动脉直径和左、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80.95%)患者在术后1年内接收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余2例患者缺氧症状,左心室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改善重症法洛四联征症状、体征,为重症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
心脏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成年Wistar大鼠心肌细胞(2×106ml-1)SD大鼠的脾细胞(1×107ml-1),前者做刺激细胞,后者做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建立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体外模型。该模型包括4组:①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脾细胞共同培养。②阳性对照组,心肌细胞与脾细胞共同培养。③药物对照组,在阳性组基础上加入CSA(环孢霉素A10μg/ml)。④实验组,在阳性组基础上加入实验药物(HSP,人类精浆,10μg/ml)。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受损情况和脾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数量,并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的转化率,证实了CSA和HSP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用大鼠腹腔内心脏异位移植体外模型来重复验证CSA和HSP的免疫抑制作用,两者结果相同,从而证明了心肌细胞混合培养的体外模型不仅简便易行,可靠性强,而且为大规模地筛选免疫抑制剂提供了一种方便、廉价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93.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安贞医院(100029)李温斌综述陈室田审校由于动物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完善,心肌细胞作为一种工具在细胞电生理学、药理及毒理学、能量代谢研究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心...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碳化二亚胺(carbodiimide,EDC)交联去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体外的物理性能。方法在相对无菌条件下取得20个猪带瓣肺动脉,沿肺动脉瓣膜交界处纵向剪开分成3份(每份样本都由肺动脉管壁及其瓣膜组织组成)。将3份样本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为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样本,不再进一步处理;B组为去细胞组织样本,采用胰蛋白酶+去污剂Triton X-100对猪带瓣肺动脉样本进行去细胞处理;C组为EDC交联去细胞组织样本,即在B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行EDC交联处理。测试肺动脉组织含水量、厚度、抗张强度和热皱缩温度,评价所有样本的物理性能。结果胰蛋白酶+去污剂能完全去除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的内膜层内皮细胞和管壁及瓣膜组织的细胞和部分基质成分,保留比较完整的纤维支架成份。与A组相比,B组肺动脉壁样本含水量增加(P=0.000),肺动脉瓣膜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壁(P=0.000)和瓣膜(P=0.000)的厚度减少、抗张强度下降(P〈0.01)、热皱缩温度无明显变化。与B组比较,C组肺动脉管壁样本含水量减少(P=0.000),肺动脉瓣膜样本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管壁和瓣膜样本的厚度变化不明显、抗张强度增加(P〈0.01)、热皱缩温度增加(P=0.000,0.000)。与A组相比,C组肺动脉壁和瓣膜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壁和瓣膜的厚度减小(P=0.000,0.000),抗张强度无明显差别,热皱缩温度增加(P=0.000,0.000)。结论 EDC交联去细胞方法能够加强去细胞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抗张强度、降低去细胞肺动脉管壁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95.
本文总结43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2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7例行瓣膜修复成形术。术后存活39例,4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率9.3%)。存活病例术后随访2~57个月。除其中1例风湿性病变患者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年又出现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外,其余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初步认为风湿性病变及心内膜炎患者以MVR为宜,退行性病变及先心病者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多考虑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96.
本文总结43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2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7例行瓣膜修复成形术。术后存活39例,4例围手术期死亡。存活病例术后随访2-57个月。  相似文献   
97.
背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的安全时限仅6 h的主要原因是游离血红蛋白堆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的特性,探究其可特异性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可达到的最高吸附效率。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研究石墨相氮化碳对血红蛋白的吸附能力。基于这些结果,考虑临床应用条件,探究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这4个单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应用Design-Expert.8.0.6响应面分析软件提供的模型,设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为自变量,全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吸附效率为因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定三因素的零水平和波动区,检测吸光度值,计算血红蛋白吸附效率。利用电泳验证石墨相氮化碳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结果与结论:(1)随着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大,但不满足线性关系;(2)单因素实验显示,pH=8.0时,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93.5%,对其他蛋白吸附很少,当pH值进一步升高时,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