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小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诊断明确的小肝癌患者常规RH导管选择性造影后应用微导管超选择肝段或亚肝段"嵌入"肿瘤血管插管进行栓塞化疗。即时观察碘油病灶内碘油沉积情况,术后1周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功能损伤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微导管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病灶内碘油沉积完全,肝功能检查显示轻度损伤。1个月后CT复查10例(28.6%)肿瘤体积缩小>50%,18例(51.4%)肿瘤体积缩小25%~50%,7例(20.0%)肿瘤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微导管超选择"嵌入"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化疗小肝癌,具有治疗效果好,节省药量且利用率高,最大限度保护肝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P-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管造影表现,总结其血供特点.结果 39例TACE术前血管造影发现有70支动脉参与供血,以39支(56.0%)肿瘤所在肝叶动脉供血为主,23例(59.0%)伴有31支(44.0%)肝外寄生性血管.TACE治疗前有无寄生性血管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x2=164.00,P<0.001),与部位无相关性(x2=7.358,P=0.061).TACE治疗后所有血管造影发现有131支动脉参与供血,31例(79.5%)伴有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肝内动脉53支(40.5%),肝外寄生性血管78支(59.5%),新增寄生性血管47支,呈逐渐增多(x2 =4.278,P=0.039).TACE术后肿瘤易由近邻血管获得寄生性供血.结论 P-HCC肿瘤TACE治疗前后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外寄生性血管为辅.寄生性血管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其血供丰富,来源以就近为原则.TACE治疗后易形成新的寄生性血管.  相似文献   
44.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craniofacial giant neurofibromatosis,CGN)严重影响美观,并会对视、听、呼吸及语言等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CGN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出血量大是外科手术治疗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我院2006至2009年共收治6例CGN,均于术前行经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术中出血较少,为手术切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5.
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方法 以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98例、115例次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术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预防组)和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无预防组);预防组55例在术前30 min静脉应用头孢唑林2 g,非预防组60例术前不用抗菌药物,两组术后均不再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 结果 两组共3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组16例,非预防组19例,该35例中10例患者出现白细胞数升高,其中预防组4例,非预防组6例;预防组感染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1.9%;非预防组同样1例感染,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为1.7%,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使用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中支架分流道的两端长度与长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 病(HE)、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TIPS术患者53例,均采用直径8mm全覆膜 支架(Fluency支架,Bard)建立分流道,再视造影情况加以同等直径裸支架延长肝静脉端、门脉端。测量覆膜支架进入肝静脉长 度、门静脉长度(X1、X2),肝静脉、门静脉支架总长度(X3、X4),行COX回归分析其对TIPS术后道通畅率、生存率及肝性脑病发 生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分流道,术前门脉压力(29.80±4.83)mmHg,术后门脉压力(19.00±3.92)mmHg,下降 (10.80±5.15)mmHg(t=13.44,P<0.01)。随访时间3~89 月,中位随访期64 月,平均39 个月。期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12/ 53)。16例出现分流道再狭窄,5年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75%、63%、62%、5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2%、72%、 69%、69%。通畅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1有统计学意义(OR=0.42,P<0.01);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4有统计学意义(OR= 1.50,P=0.021);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适当增加肝静脉端覆膜支架 长度、减少支架进入门静脉长度可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接受CA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稳定斑块组(A组,19例)及易损斑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稳定性与术后30天不良事件的关系。 结果57例患者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10例(17.54%),其中稳定斑块组1例,易损斑块组9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4例(7.01%)。术后严重不良事件3例(3/57,5.26%)均为B组患者,其中急性脑梗塞2例,颈动脉溃疡斑块破裂渗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789,95%CI =1.648~214.220,P=0.018)、易损斑块(OR=21.806,95%CI= 1.278~372.177,P=0.033)及应用开环型支架(OR=14.645,95%CI= 1.407~152.417,P=0.025)为CAS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论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与易损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22岁.1年前左侧眉弓跌伤,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结膜充血、溢汨.体检显示:右眼裸视力0.5,左眼裸视力0.4;非接触(NCT)眼压计测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0 mm Hg;眼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21;mm,左侧结膜充血,眶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头颅MR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增粗迂曲,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海绵窦与颈内动脉交通,海绵窦引流静脉增粗,以左眼上静脉为重(图1).脑血管造影见基底动脉与左颈内动脉之间原始三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ftery,PTA)开放显影,PTA海绵窦段破裂形成PTA-海绵窦瘘(图2,3).治疗  相似文献   
49.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栓塞治疗(PLE—IASE)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的影响因素。方法89例诊断明确的SCHL患者,瘤体直径为(8.3&#177;3.8)cm。临床症状上仅有焦虑症状者53例,右上腹疼痛35例,Kasabach—Merrit综合征1例。PLE—IASE治疗前根据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动脉造影分型,分型确定后配制PLE经供血动脉注射。其中平阳霉素(PYM)用量为(9.8&#177;4.4)mg,碘油(lipiodol,LP)用量为(5.9&#177;2.9)ml。治疗结束后根据复查点片确定其碘油沉积状态。随访6~72个月,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症状缓解率和瘤体缩小率。以瘤体缩小率为应变量,术前肿瘤直径、动脉造影分型、PYM用量、LP用量及碘油沉积状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9例患者动脉造影分型富血型51例,乏血型26例,动静脉分流(AVS)型12例。治疗后碘油沉积状态良好64例,不良25例。随访结束时53例焦虑患者症状缓解,35例右上腹疼痛者33例缓解,2例术后仍有间歇性疼痛。1例Kasabach-Merrit综合征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症状缓解率98.7%。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动脉造影分型、PYM用量及碘油沉积状态对瘤体缩小率有显著影响,而术前肿瘤直径及LP用量对瘤体缩小率无显著影响。结论PLE—IASE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动脉造影分型、PYM用量及碘油沉积状态对瘤体缩小率有显著影响,而术前肿瘤直径及LP用量对瘤体缩小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美克尔憩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3岁.对其临床资料及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美克尔憩室并发出血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6例中有5例显示典型的卵黄管动脉,其中4例来源于回肠动脉分支,1例来源于胃网膜右动脉分支;1例未显示明显卵黄管动脉,但可见对比剂溢入肠管.病变肠段位于右上腹部1例,左下腹2例,下腹部3例.结论 血管造影对美克尔憩室并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显示的卵黄管动脉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