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76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1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52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分别应用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I1在胃癌、癌旁正常胃黏膜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KAI1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在正常胃黏膜中多数为中度表达,而在胃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多数表达减弱或缺失,在低分化癌、黏液腺癌中表现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NM分期晚者(T4,N3)胃癌中KAI1表达明显减低。KAI1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8.8%,而低表达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结论:KAI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是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1日—2009年12月30日收治的8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术后根据免疫组化测定的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basal-like)型]采用相应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88.8%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3例局部复发,6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luminal A,B型的无瘤生存率较高,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预后较差,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针对不同亚型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CT引导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5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引流,待窦道形成后,将窦道扩张,用胆道镜经窦道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5例患者CT引导下穿刺置管均成功,每例患者经胆道镜脓腔清理2~6次,其中3例治愈;2例胰腺假性囊肿,经开腹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治愈。无因穿刺、引流和胆道镜清理脓腔引发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窦道扩张和胆道镜清理,多种微创方法结合是治疗胰周脓的常有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解剖外旁路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10例患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4例和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6例。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5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例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3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覆膜支架。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1例发生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自动出院;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9例随访时间3~3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CTA示:覆膜支架无移位,1例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损害,减轻外科手术创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累及分支的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给予保留肛管括约肌手术治疗,B组采用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正常排便时间及盆腔复发、吻合口复发等局部复发情况。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随访统计1,3,5年生存率。结果:A组术后恢复正常排便时间为术后(30.1±1.2)d,明显比B组(120.5±1.3)d短(P<0.05),自主排便功能良好;B组吻合口复发3例(15.0%),盆腔复发3例(15.0%),局部复发率为30%;A组1例盆腔复发,无吻合口复发病例,局部复发率为5.0%(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65.0%明显高于B组,不满意度5%明显低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在41~50分的人数及比例,A组显著高于B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以上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前提条件是严格掌握保肛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膀胱穿刺针结合气囊导尿管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胆囊造瘘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 年收治的42 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42 例不能进行急诊 胆囊切除术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气囊导尿管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在胆囊内 放置直径为16 F 气囊导尿管引流胆汁和结石,观察胆囊造瘘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白细胞计 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42 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膀胱穿刺针和气囊导尿管经皮胆囊造瘘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 术后1~2 d 临床症状、体征缓解。6 例患者获得终末性治疗,4 例术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5 例胆 囊小结石通过窦道行胆道镜取石,27 例胆囊结石直径超过窦道直径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并结合胆 道镜取石。 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气囊导尿管经皮胆囊造瘘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胆囊造瘘方法, 对于高危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能缓解症状,且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取石通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出现术中出血、术中肠破裂等并发症中转开腹患者15例,开腹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可,在7~14 d内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如出现并发症及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PPH术与改良Block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8例直肠前突患者行注射中药加改良Block术为观察组,选取以往进行PPH手术的38例直肠前突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1次排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当,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次通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是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方法。改良Block术式对于缓解排便困难、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头顶部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洗头时发现头顶部有一肿物,约枣核大小,质软,伴触痛。自用活络油外涂等处理,效果欠佳,且肿物逐渐增大。至外院就诊,行头顶部肿块B超检查示:头顶后部见一无回声占位,大小26 mm×4 mm,边缘齐,内部见少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造影对上消化道穿孔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怀疑上消化道穿孔的112例患者,术前使用泛影葡胺造影,并对该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透视下动态观察有无造影剂经胃、十二指肠漏出并摄片分析,有造影剂漏出为阳性,无则为阴性。结果:112例患者行泛影葡胺造影,阳性者72 例:胃穿孔31 例,其中胃溃疡穿孔27例,胃癌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41例。阴性者40例,其中39例经CT、急诊胃镜检查及剖腹探查确诊为其他疾病,但有1例阴性者行剖腹探查诊断为胃后壁穿孔。该法的诊断符合率99.1 %,敏感性98.6%,特异性100%,全组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结论:泛影葡胺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中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有其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