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血液回收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十多年 ,外科手术出血回收再输技术的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 ,有效减少了异体输血 ,保护了血液资源 ,减少了可能发生的血型不合、免疫抑制、疾病传播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同时免除了异体输血所需血型配伍的不便。因此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具有安全、简便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近期对血液回收及再输过程的许多细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 ,充分了解这些细节对于血液回收技术安全应用无疑是有帮助的。因此本文仅就血液回收近期有关研究作一介绍。1 血液回收方法原理上 ,血液回收系统有过滤式回收装置和血球洗涤回收系统两种。上世…  相似文献   
102.
柳垂亮  招伟贤  李向宇  李国才  谢健 《广东医学》2002,23(10):1096-1097
目的:比较不同配伍的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无心血管疾病、年龄19-60岁、ASA I-II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采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0mg/kg;II组采用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1.0mg/kg;III组采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mg/kg合并芬太尼3цg/kg,观察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的麻醉诱导过程基本平稳,均产生较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但Ⅰ组与Ⅱ组对插管引发的循环反应抑制仍嫌不足,而Ⅲ组对此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结论:咪唑安定0.mg/kg与异丙酚2.0mg/kg,或咪唑安定0.2mg/kg与异丙酚1.0mg/kg复合诱导,能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和遗忘作用,若并用芬太尼3цg/kg,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刺激产生的循环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突触传递是信息在神经元间传播及中枢神经功能赖以维持的重要环节,干扰突触传递过程可能是全麻药作用的机理之一。本文仅就中枢神经递质的功能及全麻药对其合成、贮存、释放及摄取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神经免疫调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免疫防御过程的中枢与外周免疫应答造成的免疫损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免疫调节 过程涉及胶质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及趋化因子效应等。现就此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腹腔注射右美沙芬对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4只,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 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每天重复2次,连续9 d;B组(慢性吗啡耐受模型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 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 C,D两组:吗啡用药均同B组,吗啡注射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50,100 mg∕kg右美沙芬。各组小鼠隔天第1次注射后1 h观测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9天测完痛阈后取小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腰段脊髓背角浅层STAT3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给药第1天比较,B组给药第5,7,9天时MPE降低,C组和D组给药第7,9天时MPE降低( P<0.05)。与A组比较,B组STAT3表达上调,MPE升高 ( 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组和D组STAT3表达下调,MPE升高(P<0.05)。结论 腹腔注射右美沙芬抑制了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慢性吗啡耐受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方法来评价患者自控-靶控输注(PC-TCI)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拟行气管内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15例(ASAⅠ~Ⅱ级),于手术麻醉期间应用PC-TCI系统输注舒芬太尼,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其血浆舒芬太尼浓度;选择执行误差(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中位数(MDAPE)、分散度和摆动度作为评价其准确性的指标。结果 MDPE、MDAPE、分散度、摆动度的中位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9.5% (-12.1%~-7.3%)、10.5% (7.5%~12.2%)、-2.5%/h (-6.8%/h~4.9%/h)、17.5% (10.3%~25.6%) 。实测血药浓度与预测血药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45 3)。结论 患者自控-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较小,精密度较高,而分散度较小,能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观测地氟醚麻醉的深度对单侧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侧开胸的成年手术患者3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0.5MAC地氟醚组(D-1组)和1MAC地氟醚组(D-2组),每组12例。分别用咪唑安定0.2mg/kg(D-1组和D-2组)、丙泊酚4μg/mL靶控输注(P组),及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9mg/kg行静脉诱导,经口插入Mallinckrodt右双腔支气管导管。以3%地氟醚(D-1组)、6%地氟醚(D-2组)、丙泊酚(P组,保持BIS值在40~49)、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双肺通气15min(TLV-15)、右单侧肺通气15min(OLV-15)、右单侧肺通气30min(OLV-30)时取足背动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D-2组单肺通气后Qs/Qt均值超过30%,OLV-15时Qs/Qt增幅比D-1组大70.6%(P<0.05)。3组单肺通气后PaO2降幅均超过40%(P<0.01)。结论1MAC地氟醚对单侧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而0.5MAC地氟醚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的表达,探讨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模型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3/μL);对照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Hank液。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和关系。结果对照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缩爪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癌细胞后第14d,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STAT3、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5);荧光双标免疫组化显示患侧脊髓STAT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有共表达。结论脊髓背角STAT3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备血不足手术大量失血的应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病例摘要患者,男,71岁,因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拟剖腹探查手术。术前检查见患者腹部隆起如足月妊娠,全身消瘦和低蛋白血症,Hb74g/L;术前备血仅RBC 200m。l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麻醉开始前开放右侧颈内静脉和外周静脉2条通路,同时作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压。术中分离肿瘤失血,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