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Mirizzi‘s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来华  徐振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238-239,T035
本文报告Mirizzi's综合征15例,详细分析了本病的X线特征及手术所见,讨论其病理基础、诊断方法及其X 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和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
大黄苦寒,性猛善战,刚中有柔,可导上焦热邪,泻中焦积滞,攻下焦瘀结,并有开窍涤痰、软坚、消肿、解毒等功效。若能在急症处理中,运用得当,则功效卓著,现录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脑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胞二磷胆碱配伍尼莫地平治疗该患者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疗效及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6例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神经鞘瘤 ,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6例均随访 1~ 3年 ,除 1例胸 10~ 12胸髓患者 ,术后双下肢肌力由术前零级恢复到Ⅲ级、皮肤感觉基本正常外 ,其余病人患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结论 :早期切除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1坐骨神经痛阮某,男.65岁,工人,1993年10月14日诊。患者于4年前出现左侧腰臀腿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当地医院诊为友们坐骨神经痛,眼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两月前因劳累疼痛发作次数增多.不能行走转侧弯腰.甚则不能入眠.遂来我院就诊。刻诊:舌暗红,舌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弦.实验室检查:血沉13mm/h.抗“O”、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证属肾阳亏虚,筋脉失温。治宜温肾化气,以通经脉。方用真武场加味:制附子、桂技各129,白芍189,衣等、白术各15g,生姜10g。6剂,水煎服。二诊时自诉疼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疼痛程度亦较前减…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侧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并记录穿支蒂长、穿支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支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姜油酮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油酮和索拉非尼单独或联合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根据其结果选择姜油酮和索拉非尼的适合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DMSO)、姜油酮组(30μmol·L-1)、索拉非尼组(3 μmol·L-1)和联合组(姜油酮30 μmol·L-1+索拉非尼3μmol·L-1),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姜油酮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HepG2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与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组HepG2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HepG2细胞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与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姜油酮组和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组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姜油酮可通过降低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来抑制人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且与索拉非尼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对膝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共纳入93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配到治疗组47例及安慰组46例。治疗组采用岭南传统天灸疗法治疗,安慰组采用安慰剂治疗,选穴均相同。疗效评价方面,运用患者报告结局(PRO)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定表(VAS)、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表模拟评定表(IKDC)、健康调查筒表(SF-36)量表。结果 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经方差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0.912,P=0.003;F=28.351,P=0.020;F=7.072,P=0.016);对VAS减分率分析,治疗后的各评测时点,治疗组减分率分别为35.40%,62.03%,66.32%,安慰组的减分率分别为18.01%,18.35%,18.0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IKDC评分方面,2组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12.976,P=0.000;F=105.554,P=0.000;F=121.007,P=0.000)。SF-36量表方面,干预后,2组生理健康总评分(PCS)总评分均上升;而在随访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点,2组PCS总评分测量示均下降,两两比较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理健康总评分(MCS)总评分方面,经干预后2组MCS总评分测量均上升,而随访3个月时点,两组MCS总评分均下降;两两比较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的治疗均可对膝痹的疼痛、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均有改善作用,且以治疗组最优。结论岭南传统天灸对改善膝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