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医药卫生   614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方法: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目的:调查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结果: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1和2A/B亚单位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的浅层(Ⅰ、Ⅱ层),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尤以浅层密集.磷酸激活的谷氨酸氨酶和谷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未样结构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以上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的分布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阳性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在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结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谷氨酸可能通过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的不同亚单位而发挥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以胃镜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ET浓度,与正常人血浆ET含量作比较,以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男81,女16),平均年龄38.8±16.6岁。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38例,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期18例,溃疡合并出血25例。以上病例均由内镜确诊。正常对照组46例(男31,女15),平均年龄39.7±13.1岁,查体健康人群,无溃疡病史,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及肝、心、脑、肾、肺疾患。  相似文献   
123.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大脑皮质血管构筑及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研究庄明华,常立功,李进(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沈阳110001)黄集前,宋今丹(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教研室沈阳110001)既往研究资料表明,大脑皮质血管构筑的研究多采用各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对休克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在开放颅窗的家兔模型上 ,荧光素标记血浆 ,罗丹明 6G标记WBC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对休克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 ,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数据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川芎嗪抗休克效果优于去甲基肾上腺素 ;②去甲基肾上腺素在休克状态下对口径为 60 .15 μm的动脉血管处未引起明显的血管运动 ,而川芎嗪能引起血管运动 ,尤以大剂量川芎嗪引起强烈的血管运动 ;③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增加或保持血液缘流厚度不变 ,可能是两者抗休克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④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引起血管运动 ,尤以中小血管处明显。结论 :川芎嗪抗休克效果优于去甲基肾上腺素。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增加或保持血液缘流厚度不变 ,可能是两者抗休克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5.
缺氧时红细胞变形性变化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缺氧后红细胞变形性变化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按薜全福报告的方法复制常压间断缺氧大鼠模型。除测定红细胞滤速(EFR)、膜流动性,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Hct、MCV、MCHC外,还测定了Pap Pvp等指标。结果表明:缺氧1、3、5周大鼠Pap、Rv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01),同时右心室重/左心室 室间隔重(R/L S)亦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食管壁各层环向应力 应变分布特征。方法 将 8只Wister大鼠的食管标记、测量在体长度后剪下置于去钙离子Krebs液中。剪下标记的中段食管用做充压试验 ,将其在显微镜下分离成内层食管 (粘膜和粘膜下层 )和外层食管 (固有肌层 )。充压时全层和分层食管均被拉长至在体长度 ,以每分钟升高 2cmH2 O速度匀速充压。根据所测图像的几何数据计算全层和分层食管的Kirchhoff应力和Green应变。零应力状态作为计算应力和应变的基本参照状态。结果  (1 )食管离体后较在体长度缩短 2 4%。 (2 )全层食管和分层食管的环向应力 应变曲线均符合指数方程τ =(τ +β)eα(ε-ε ) -β(判定系数 >0 .96) ,为非线性关系。 (3 )与全层食管相比 ,分层后内层食管应力 应变曲线较陡直 ,且移向左侧 ,差别有统计意义 (P <0 .0 5 ) ,外层食管的曲线移向右侧 ,差别无统计意义 (P >0 .0 5 ) ,内外两层食管的应力 -应变曲线亦有统计差别 (P <0 .0 5 )。结论 食管壁各层环向应力 -应变均符合非线性关系 ,食管内层不如外层易变形  相似文献   
127.
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力学刺激对调控韧带功能、韧带组织愈合和重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从膝关节韧带的结构、力学与生化特点、愈合与重建、施加应力与制动对韧带的影响、应力对韧带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前交叉韧带与内侧副韧带的对比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8.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在山羊脊髓和背根节的分布。在整个脊髓背角,出现浓密的生长抑素样纤维和终末网,在板层Ⅱ和Ⅲ形成不规则的波形带。在带的深面,大量的生长抑素阳性小细胞(直径小于15μm)形成细胞带,这些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大多是双极细胞。在背角最表层仅有稀疏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这种分布型式显著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其它动物。在胸髓中间外侧核有为数不多的生长抑素阳性细胞,在脊髓的其它部位如中间带区和腹角有少量散在纤维和终末。还发现纤细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和终末网出现于骶髓中央管的背外侧区域。此外,在所有背根节只见到极少数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切断背根时,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的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脊髓背角的生长抑素主要来源于脊髓背角的固有神经元,而不是背根节细胞。出现于脊髓板层Ⅱ和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可能属于岛细胞。本研究还提示,生长抑素可能在脊髓的感觉和内脏运动系统中起作用,还表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物的分布存在着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29.
本文用CoCl_2造成单纯红细胞增多及常压肺泡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分别研究这两种不同模型,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并观察不同药物的作用。用CoCl_2腹腔注射(10mg/kg,1次/天,6天/周,持续35天)制作单纯红细胞增多模型。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将大鼠置氧浓度为10%±0.5%的常压缺氧舱内缺  相似文献   
130.
收集广东省各类人群血清标本2224份,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HTLV-1)抗体,结果:HTLV-1抗体阳性35份,总阳性率为1.57%;其中健康人群血清1810份,抗体阳性23份,阳性率为127%;献血员血清248份,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40%;白血病患者血清109份,阳性8份,阳性率734%,与健康人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57份,阳性3份,阳性率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