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化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氟尿嘧啶注射液是比较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常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消化道癌、卵巢癌等癌症的治疗。由于肿瘤及药物的影响,癌症患者的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而长  相似文献   
52.
孙小琴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16-10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是否确需"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2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并与非瘢痕子宫、顺产的产妇30例进行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1例瘢痕子宫产妇中19例(90.48%)阴道试产分娩成功,与非瘢痕子宫的产妇比较,分娩过程中出血量〔(121.30±10.02)vs(122.05±10.14)ml〕、产程〔(8.71±1.21)vs(9.44±1.05)h〕、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78.9%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2例产妇因瘢痕子宫外的原因行剖宫产术。结论有剖宫产或子宫手术史的产妇再次妊娠后剖宫产并非唯一的分娩方式,应遵循减少干预、回归自然的原则,在严密监测、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阴式分娩同样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首选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3.
全胃肠外营养(TPN)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显著作用已被充分认识。对不能或完全不能胃肠道进食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TPN支持的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长期TPN的确有相当难度。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我科从1993年开始对70例患者施行了TPN支持,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重病人共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17~82岁。其中感染性休克合并MSOF11例。胃肠道肿瘤10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2例,高血压脑溢血术后4例,短肠综合征4例,外伤性肠破裂6  相似文献   
54.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加之护理队伍中新成份的增多,思想教育没跟上,护理质量出现了“滑坡”。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保证护理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医疗单位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要把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55.
胃肠外营养(totalParemterdnutri-tion,TPN)应用于危重病人其显著作用已被充分认识;自1993年以来我科共有周例病人接受TPN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TPN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病例;自1993年~1995年共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17~82岁。其中感染性休克合并MOF11例、胃肠道肿瘤10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2例、高血压脑溢血术后4例、短肠综合征4例、外伤性肠破裂6例、创伤性湿肺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腹部术后肠麻痹8例、肺心病呼衰7例。2胸外营养的营养素配制及实施:2.1根据体重及应激程…  相似文献   
56.
新式剖宫产术74例采用横行直切口得方法,横向潜行裁剪腹肌前鞘。钝性分离脂支、腹直肌及得膜,在膀胱子宫反折腹腊皱臂顶端切开子中。可吸收合成肠线单层连续扣锁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脏层及壁层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并与同期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较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排气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  相似文献   
57.
李琴  梁羽  殷亮  陈亮  杨旭  孙小琴  刘英海  吴畏 《四川医学》2019,40(11):1162-1165
目的长期大量饮酒对小鼠麻醉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机制的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实验组将用5%酒精(v/v)持续自主饮酒+3. 5g·kg-1·3天灌胃(20%酒精(v/v))代替正常饮水,其余处理与对照组相同。30天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丙泊酚和异氟烷的麻醉敏感性差异,同时检测线粒体Complex Ⅱ的功能,探讨长期大量饮酒对小鼠麻醉敏感性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对丙泊酚和异氟烷的敏感性均降低(丙泊酚ED50:7. 71mg/kg vs. 9. 34mg/kg,异氟烷EC50:0. 79%vs. 0. 92%),实验组线粒体耗氧率(OCR,oxygen consumption rate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 3±19. 17) vs.(160. 2±7. 46),P<0. 05]。结论长期大量饮酒通过影响线粒体complex Ⅱ氧化磷酸化过程,导致ATP生成减少,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丙泊酚和异氟烷的麻醉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58.
孙小琴  王生琴 《妇幼护理》2023,3(3):711-713
目的 分析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 PICC 置管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行 PICC 置管的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治疗护理,观察组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 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进行 PICC 治疗的患者给予静疗专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观察思维导图在提高护士对PICC并发症早期识别及处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以本院新入职护士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有30例,进行常规教学;观察组有30例,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获取两组护士的PICC专业知识掌握度、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带教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ICC专业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满意度93.33%大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新护士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可提升其PICC并发症早期识别及处理能力,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