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报道2020年7月收治的1例因外伤致右足跟骨、距骨缺损及舟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明确骨缺损情况及一期手术置入的骨水泥的位置和形态,术中"V"形截断腓骨设计三节段腓骨瓣,固定后吻合腓动脉与胫前动脉,骨瓣静脉与胫前静脉、皮下静脉吻合。患者术后三节段腓骨瓣成活良好,随访结果示患者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动脉插管造影CTA活体显影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拟定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患者15例。实验组运用选择性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置入旋股外侧动脉开口处,证实导管达到预定位置并固定可靠后将患者转移至CT室。经导管注入造影剂20 ml,同时手动触发CT扫描。选取普通CTA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获得的二维图像以CT-DICOM输入到Mimics 17.0软件,收集两组旋股外侧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解剖学参数。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导管脱落至股深动脉,予以排除。其余14例患者中,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动脉3例(占21.43%),起源于股深动脉11例(占78.57%)。实验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升支、横支及降支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升支、横支及降支的末端最小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显影穿支数目多于对照组。 结论 动脉插管造影CTA可清楚的显示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其穿支,效果优于普通CTA。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基于活体造影数据重建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择8例需行皮瓣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SA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获取一侧大腿二维断层图像数据,应用 Mimics 软件对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筛选合适穿支。 结果 利用 Mimics 软件成功重建了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显示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的分布、走行及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8例患者中6例发现3支穿动脉,2例发现4支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共发出66支皮肤穿支(以大于0.5 mm为标准),穿支在穿深筋膜平面内径(0.9±0.26)mm, 穿支浅出深筋膜点主要分布于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的连线附近。 结论 基于活体造影数据可以重建清晰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3D立体影像,可为临床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与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穿支皮瓣技术诞生已30余年,因其实现了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害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代表皮瓣外科的最新发展,近年来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1-5]。但从目前临床应用的现实情况来看,能够真正理解和透彻把握穿支皮瓣技术的医生并不多。因此,有必要介绍穿支皮瓣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旨在更好地促进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  相似文献   
25.
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一次修复多个手指电烧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创面进行清创后,分别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或以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一次修复2~3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屈肌腱、血管、神经缺损的病例,以携带的趾长伸肌腱重建肌腱缺损,以足背动脉的分支血管桥接指动脉,以携带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同时重建手指远端的感觉。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创口一期愈合,供足植皮部分坏死2例,1例经局部换药3周后愈合,1例肌腱外露行内踝上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术后经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级,5例手指屈伸活动恢复正常,2例手指屈伸轻微受限。结论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足背踝前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报道足背踝前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胫前血管的皮支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踝前上皮支的分叶皮瓣,选取其中二至四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6例,除1例有一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他15例均顺利一期成活,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足背踝前分叶皮瓣质地好、皮瓣薄、疗程短,为临床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8例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分别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股外侧穿支皮瓣、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8例(游离移植98例,带蒂转移10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4 cm×2 cm,最大44 cm×9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5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1例松解包扎后危象解除,4例再次手术探查,2例成活,2例坏死,其余103例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121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遗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 结论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及运动神经,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不需二期去脂整形的优点,是修复四肢浅表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面积8 cm×6 cm~21 cm×12 cm。结果术后12例皮瓣完全成活,经8~24个月随访,皮肤无破溃,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肩胛皮瓣供区隐蔽,血运可靠,是一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9年8月,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15例。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个月~6年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修复肢体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修复肌肉缺损,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四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0.
我院2005年2月至2007年5月对手、腕部创面以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