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联用中药"松友饮"和干扰素α(IFN-α)对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肿瘤生长、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以人高转移MHCC97H细胞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8只成模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松友饮"组、IFN-α组及"松友饮"+IFN-α组,肝脏接种肿瘤24h开始每天1次灌胃给药及皮下注射,连续5周。第35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计算肿瘤体积及转移情况;剩余成瘤裸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松友饮"组、IFN-α组及"松友饮"+IFN-α组肿瘤体积、肺转移结节数及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5周联用"松友饮"显著增强IFNα对HCC裸鼠模型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延长生存期,对HCC病人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验证及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进行评价与验证。方法 2001年至2007年上海七家肝移植中心施行的肝癌肝移植病例共948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符合米兰标准、加利福尼亚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的术后4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并作比较。结果符合米兰标准(369例)、加利福尼亚标准(470例)和上海复旦标准(554例)的患者的术后4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8%和74.1%、66.0%和73.6%、63.9%和70.4%。三种标准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符合米兰标准的病例相比,超出米兰标准但符合上海复旦标准的185例,其术后4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5%、65.0%,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上海复旦标准适度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范围且生存率满意,可能更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73.
北京市流动人口中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北京市流动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城市流动孕妇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近郊区150名流动孕妇和150名户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孕妇的营养KAP水平较差,总分合格率为52.32%,其中营养知识知晓及格率仅为27.15%.流动孕妇在"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和"孕期为什么补充叶酸"等知识上低于户籍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态度普遍较好,对孕妇和胎儿健康特别重要的畜禽肉类、蛋类、水产品类、奶类、豆类及坚果、动物内脏和血摄入频率不足,尤其是蛋类明显低于户籍孕妇;对流动孕妇的营养K、A、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K、A、P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K-A相关系数为0.4;K-P相关系数为0.3,A-P相关系数为0.2.孕妇营养KAP水平主要受孕妇学历的影响,偏回归系数β值为3.6.孕妇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结论]目前北京市流动孕妇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流动孕妇进行营养知识和孕期正确生活方式的宣传及指导.  相似文献   
74.
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瓶颈,在缺乏公认的预防复发转移手段的前提下,复发性肝癌的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应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肝脏储备功能、残余肝体积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选择再切除、挽救性肝移植、局部消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和系统治疗等方法,对复发性肝癌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在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的情况下,Meta分析是评价不同治疗策略疗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接受与不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25例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分为非放疗组和放疗组。非放疗组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后,仅针对肝内肿瘤予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放疗组病人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外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15MV光子,予肿大淋巴结区包括或不包括肝内原发灶局部照射,常规分割,放疗剂量为40~60Gy。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甲胎蛋白(AFP)、肝内肿瘤大小、肝内肿瘤治疗的方法、淋巴结情况(位置、数目、大小)、是否伴有癌栓、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生存率的估计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放疗,23例(37.1%)放疗后转移的淋巴结消失,归为完全缓解,37例(59.7%)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96.8%。放疗后淋巴结压迫出现的症状得到缓解,有效率100%。放疗组与非放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个月和3.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3.4%,2年生存率分别为19.9%和0%。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放疗组患者出现肝门、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个月、9.4个月、6.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6个月、3.8个月、3.2个月。放疗组肝内肿瘤直径<8cm或≥8cm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个月和5.7个月,非放疗组分别为3.3个月和3.6个月。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生存情况,生存情况与下列因素有明显相关,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高、伴有癌栓、肝内多发病灶、原发灶未治疗者预后差。非放射治疗的病人,43.5%(2762)患者死于淋巴结肿大相关的并发症。外放疗可以降低淋巴结引起死亡(淋巴结致死降至8.0%),但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上升。放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中等程度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和肝损伤,常表现为食欲下降和恶心。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敏感。用50Gy的常规分割即可起到姑息治疗的效果,并延长生存期。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小病灶的患者放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30%比例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二袖套法"行30%比例原位肝移植25例。经腹主动脉插管原位快速灌注获取供肝,冷缺血时间设定为1 h。结果:术后2 d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分别为72%(18/25)和64%(16/2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30%比例的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该模型手术成功率较高、便于操作,与临床部分肝移植(如活体肝移植)的手术十分相似,是研究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77.
肝脏脂肪变性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70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0例患者有60例伴有肝脏脂肪变性,其中轻度脂肪变性35例,中重度脂肪变性25例。脂肪变性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比例也明显较高(P〈0.01),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且术后前白蛋白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脂肪变性组术后需临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脂肪变性是导致肝切除术后需要临床治疗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三言两语     
红灵丹油膏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 我院自 1997年起以传统中药红灵丹油膏治疗静脉炎 ,临床疗效显著。用药方法是 ,将红灵丹油膏直接涂于局部皮肤 ,或均匀涂于纱布上 ,敷于皮肤局部及静脉沿线处 ,每日换药 1次 ,直到痊愈。输液渗漏引起的静脉炎属中医“疮疡”范畴 ,因损伤导致筋脉淤阻、气血凝滞、热毒壅盛。红灵丹作为老中医经验方 ,是临床上痈疽未溃时的传统外治良方。内含雄黄、乳香、煅丹石、青礞石、没药、冰片、朱砂、麝香等 ,有活血散结、消痈疽肿硬之痛等功效 ,对静脉炎有独特疗效。经局部用药 ,仅外敷 2~ 4h即可止痛或疼痛减轻 ,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PVE)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肝切除术前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及PVE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  相似文献   
80.
提高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关键: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1],肝癌治疗中手术切除仍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但大部分肝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多伴有严重的肝硬化,或呈多中心发生,能够胜任手术切除的不到10%[2].20世纪60年代肝移植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近年来,肝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技术日臻成熟,肝移植亦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12月,全国累计施行肝移植手术已近10 000例,其中肝癌肝移植约占40%左右[3].随着肝移植数量的增加及经验的积累,国内许多肝移植中心已从既往的一味追求肝移植的“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举的方向转变,而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问题也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