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腰麻-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药效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效动力学参数是静脉麻醉给药的依据,也是效应室靶控输注的主要参数。国人异丙酚的药效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效应指标,对成年人异丙酚的药效学参数进行测定,报告如下:研究方法 应用药代-药效(PK-PD)联合模型求出效应室的浓度,并进行浓度与效应关系的研究,估算出Keo和IC50等参数。BIS随异丙酚血药浓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应用抑制S型Emax模型描述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与BIS关系的特征[1],其方程表达如下:E=E0-Emax·Cne/(ICn50 Cne) 其中E为药物效应;E0为给药前BIS初值;Emax是最大效应;IC50是达到50%最大效…  相似文献   
5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EO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种亚型,临床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9岁。入院前一月受凉出现咽喉痛,发热,体温374℃~38℃,并出现右枕部疼痛,无恶心呕吐。曾先后用青霉素、喉片、止痛药治疗,体温下降,头痛无缓解。入院前一天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9×109/L,分类见大量幼稚细胞。疑诊白血病,收入院。即往无特殊。体查:体温374℃,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耳后、颈后、右骨上、腋窝均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05cm大小,质硬,无压痛;胸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但B超示脾大。实验室…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最佳配方。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选择下肢或下腹部手术40例,分为异丙酚组(P1组,n=20)、氯胺酮组(K组,n=20),腰麻-硬膜外膜合麻醉阻滞完善后,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得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或氯胺酮目标浓度,并计算出分步给药不同时间段适合临床需要的异丙酚、氯胺酮剂量。异丙酚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阶段选择择期手术病人5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P2组,n=10)、异丙酚意识消失时CP50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0.20mg/L(PK1组,n=10)、0.40mg/L(PK2组,n=10)、0.60mg/L(PK3组,n=10)和0.80mg/L(PK4组,n=10)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患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CP90、CP50分别为4.70mg/L和3.17mg/L,而氯胺酮CP90、CP50分别为2.38mg/L和1.62mg/L.与P2组相比,PK1组、PK2组、PK3组、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15-40%,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P2组、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K2组、PK3组和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氨胺酮(0.40-0.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年龄对异丙酚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研究年龄对异丙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8-90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2例,按年龄分成;A组18-34岁(14例)、B组35-60岁(15例)、C组>60岁(13例)三组,腰麻完善后,A组以0.5mg.kg^-1.min的速率,B、C组以0.4mg.k^-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异丙酚,EEG爆发抑制时停止给药,取一系列静脉血样本用于测异异丙酚血药浓度。意识消失时间、睡眠时间、达到爆发抑制时的用药量、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血药浓度与龄的关系用直线回归进行分析,年龄对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与血药浓度关系的影响用曲线回归分析。结果:C组比A、B组意识消失时间短,用药量小。老年人对异丙酚的敏感性增加,25岁,50岁,75岁意识消失EC50值分别为2.86,2.26和1.78μg.ml^-1,而意识恢复的EC50值分别为1.76,1.45,1.11μg.ml^-1。结论异丙酚对老年患者催眠和EEG效应比青年人更敏感,老年人麻醉用药量应减少。  相似文献   
56.
异丙酚全麻下瑞芬太尼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药)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24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手术患者,以不同速度0.50,0.75,1.00μg·(kg·min)-1输注瑞芬太尼,取桡动脉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瑞芬太尼浓度,用DAS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瑞芬太尼符合二室模型,3组患者的t1/2α、t1/2β、V1、V、C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0-∞)、V、t1/2β和CL的RSD分别为33.42%,67.38%,51.22%和68.10%。结论瑞芬太尼不同输注速率对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应注意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7.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人血清舒芬太尼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人血清舒芬太尼浓度。方法应用舒芬太尼试剂盒(美国Neogen公司)拟合标准曲线,测定其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和交叉反应率,并检测开胸手术后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患者的血清样本36份。结果舒芬太尼浓度为0.07~1.50μg·L~(-1)时线性良好(R~2=0.996),检测限0.06μg·L~(-1),方法回收率100.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10%和15%,与麻醉期间常用药物的交叉反应率低,羟乙基淀粉130/0.4存在时吸光度增加。结论ELISA测定人血舒芬太尼简便、快捷,可用于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8.
吴群林  喻松 《贵州医药》2000,24(4):223-22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急症抢救的主要病种之一,患者多数为青壮年,死亡者绝大多数发生于经口中毒病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抢救有机磷中毒的一般措施日臻完善,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抢救中由于某些失误,影响抢救质量.我院1986~1994年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7例,男性34例,女性10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3岁,其中16~50岁者116例,占84.7%.除1例皮肤接触中毒及1例呼吸道吸入中毒外,其余均为口服中毒.  相似文献   
59.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 ,它与白细胞介素 2 (IL 2 )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一些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我们测定了 3 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 :3 1例患者均经临床、组织活检、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男性 1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4~ 76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 2 7例 ,霍奇金病 (HD ) 4例 ,按AnnArbor分期法分为 :Ⅰ期 5例 ,Ⅱ期 5例 ,Ⅲ期 6例 ,Ⅳ期 15例。有症状组 10例 ,有发热、盗汗、贫血及体…  相似文献   
60.
靶控输注异丙酚利多卡因全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情况,方法:对108例择期手术患者行异丙酚复合剂多卡因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中血流学改变和麻醉后恢复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和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降低,气管插管,切皮后轻度笱高,其后恢复正常,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指数(BIS)从990-95降至45-60,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平均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