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腔镜手术中辨清肝外胆管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1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按照术中是否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将其分...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胰腺炎模型中腺泡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胰腺炎模型,将45只SD大鼠分成3组,即重症胰腺炎组18只,轻型胰腺炎组18只和正常对照组9只.在术后第6,12,24小时3个时相点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评分和腺泡细胞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 重症胰腺炎组凋亡少见,以细胞坏死为主,且随时间凋亡趋减少,各时相点凋亡指数与轻型组和正常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轻型组以细胞凋亡为主,随着炎症减轻凋亡增多,术后第24小时达高峰.正常组为正常胰腺组织,少见凋亡.结论: 胰腺炎腺泡细胞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与坏死呈反相关,细胞凋亡有减轻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治疗的肝血管瘤42例临床资料。结果 42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32例(72.6%)行血管瘤剥除术,8例行规则的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术,另有2例行包括瘤体在内的右肝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55.0~265.0 min,平均(135.0±32.2)min;术中出血量50.0~1 600.0 m L,平均(560.0±250.6)m L。所有患者未出现膈下感染、胆漏、大出血、胸腔大量积液、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保留正常肝组织多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在于充分游离肝脏、尽快找到瘤体假包膜、密切配合控制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在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Whipple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2例行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的Whipple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除1例发生胰瘘,无再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方式简单、安全、实用,学习曲线较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5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29例患者共行33次肝切除术,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成功随访20例,16例目前仍存活,存活时间为0.5~5.5年,其中4例再次出现肝转移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余12例无肿瘤复发;4例死于结肠癌复发。结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复发性肝转移癌选择性再手术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胰岛素瘤10例,肿瘤位置:胰头部4例,胰体部5例,胰体尾部1例。手术治疗: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肿瘤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腺节段性切除+胰肠吻合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并发胰瘘4例,腹腔脓肿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腹部超声或CT检查简便实用,如不能定位可术中探查;胰岛素瘤一经确诊,须尽快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NF-κB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胰腺炎腺泡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探讨NFκB对TNFα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胰腺炎病情变脂中的作用。方法将63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轻型胰腺炎症组和PTCD药物干预组,用改进的AHO法复制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用HE病理观察胰腺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测定胰腺组织NFκB、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结果重症胰腺炎组可见腺泡坏死、出血,轻型组和干预组仅见组织水肿,无明显出血及坏死。重症组各时间段NFκB、TNFα的检测结果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P<0.05),PTCD可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减轻胰腺炎病变程度。结论NFκB有诱导产生TNFα的作用,在胰腺炎病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可显著减轻胰腺炎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合并十二指肠损伤中的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对闭合性胰腺合并十二指肠联合损伤者施行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及其转归。结果本组4例均抢救成功,术后住院天数14~40 d,平均29.5 d,2例术后出现胰周、右肾周局限性包裹性积液,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严重的胰腺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积极的术前准备、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可行的,可获得良好的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我科从2010年8月到2013年5月期间7例术中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过治疗,7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6例伴有上腹痛患者中有4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轻度缓解。7例均有粒子移位,1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没有胰痿、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肿瘤指标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术能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疼痛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与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胰瘘等多因素有关,并且CA19-9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因1965年首先由Klatskin[1]报道,故也称之为Klatskin瘤.近年来HC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HC对放化疗不甚敏感,未经手术治疗的HC患者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2个月[3],因此手术根治性(R0)切除仍是目前患者获得治愈的惟一希望.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解剖位置特殊,并具有侵犯毗邻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的特性,故其诊断及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如何在根治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残肝功能,始终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目前HC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仅20%~40%[4].本文就近年来外科治疗HC的一些新的手术理念及争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