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措施 ,确保就诊人员的合理分流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方法 设立发热门诊 ,对 384例的就诊人员进行诊断、合理分流。结果 收住院留观 5 2例 (1 3.5 4 % ) ,其余就诊人员均在发热门诊预检处被分诊或在发热门诊被排除转院、建议回家隔离观察等处置。结论 发热门诊的合理设置、科学的诊断流程和管理制度 ,在防治SARS的过程中防止漏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肺结核误诊为肺脓肿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结核患者误诊为肺脓肿的误诊情况。结果 13例中痰凃片检出抗酸杆菌5例,支气管镜刷片及灌洗液检出抗酸杆菌7例,病理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符合结核改变者4例。结论对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表现酷似肺脓肿的肺结核患者,注重病原学及组织学检查是减少误诊关键。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观察榄香烯乳注射与阿霉素(ADM)胸腔内注射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采用Lx.27例采用ADM胸腔内注射治疗的恶笥胸腔积液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Lx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D ,结论LX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其疗效明显优于ADM,具有抗肿瘤且不良反应小,无骨髓抑制及有增强免疫力的特点,病人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45.
46.
气管、支气管神经鞘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文献中多为开胸气管切开切除肿瘤.现将本院在支气管镜下用高频圈套器摘除气管神经鞘瘤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复治肺结核病的成因,为完善肺结核病的防治对策、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728例住院复治肺结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728例住院复治肺结核病例,占同期住院初、复治肺结核总数的43. 6%;年龄分布主要在30~49岁,占40. 9% (298 /72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6. 6% (339 /728);涂阳363例(49. 9% ),其中耐多药226例(占总数的31. 0% );治疗后好转631例(86. 7% ),恶化12例(1. 6% ),死亡13例(1. 8% ),自动出院72例(9. 9% )。结论 控制复治肺结核病,应加强初治涂阳病人的发现工作、关注青壮年患者的防治、高度重视复治耐多药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在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为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活检钳清理及局部注药患者50例,实验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患者50例,比较两组经气管镜介入治疗一月后疗效。同时记录至支气管结核病变稳定时,镜下介入治疗总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临床症状、镜下病灶、影像学改变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气管支气管结核病灶稳定时,实验组总治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早期干预,可提高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疗效,减少气管镜介入治疗次数,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支气管镜下通过活检钳钳取组织和高频电圈套取材对管内型中央气道疾病诊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90例管内型中央气道疾病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活检钳取和高频圈套诊断的阳性率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90例中经活检钳取确诊62例,占68.89%;经高频圈套诊断确诊87例,占9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检的并发症为出血44例、穿孔0例,比例为47.78%,高频圈套的并发症为出血21例,穿孔0例,比例为23.33%,两组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管内型中央气道疾病中,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高频圈套取材能明显提高疾病的病理学诊断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EBUS-TBNA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共计穿刺77组病变区域、165针次,平均1.05组/例、2.26针次/例。7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的有62例,未能明确诊断11例,其中未明确诊断的经外科方法进一步确诊8例,有3例患者选择放弃。本组穿刺成功率100%,诊断阳性率95.89%(70/73),EBUS-TBNA诊断阳性率为84.93%(62/7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简便、微创、并发症少,对纵隔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