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显像在DTC患者中相对于131I全身显像(WBS)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97例DTC患者[男31例,女66例,平均年龄44.1(17—74)岁]176个摄碘灶的131IWBS和131ISPECT/CT显像资料。显像均为131I治疗后的常规扫描,SPECT/CT显像针对WBS发现的病灶进行。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阅片,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131ISPECT/cT及131IIWBS对摄碘灶定位定性的诊断能力,并应用SPSS13.0对两者诊断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131IWBS检出摄碘灶175个(颈部128个,远处灶47个),SPECT/CT检出病灶176个(颈部128个,远处灶48个)。173个病灶经病理及随访确诊,良性78个,恶性95个;3个未定性(仍在随访中)。确诊的摄碘灶中,残留甲状腺组织51个,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局部残留病灶67个,生理性摄取灶7个,远处转移灶30个,远处生理性摄取灶18个。131IIWBS诊断摄碘灶的灵敏度73.7%(70/95),特异性78.2%(61/78),准确性61.3%(106/173);其准确性低于131ISPECT/CT(98.8%,171/173;x2=72.3,P〈0.05)。131ISPECT/CT纠正131IWBS误判摄碘灶67个,其中纠正定位错误27个,定性错误40个;颈部37个[占全部颈部灶的28.9%(37/128)],远处灶30个(62.5%,30/48)。与131IWBS的最初诊断相比,131IISPECT/CT显像改变了27个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了8例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并最终改变了14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131ISPECT/CT可以弥补131IWBS的不足,更准确区分残余甲状腺组织和淋巴结、肺或骨等远处转移及生理性摄取,对于DTC的诊治有较好的增稀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维生素E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维生素K为内标,用甲醇沉淀蛋白后正己烷提取,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甲醇(V/V,18∶82),流速为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0nm。结果维生素E在0.625~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2.255x-0.6646,r=0.9994,平均绝对回收率74.69%,方法回收率在99%~104%之间。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维生素E人体血药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危重症卧床高危压疮发生患者89例采取预先评估与实施针对性护理,探讨压疮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院初用Braden评分表评估高危压疮发生病人,运用科学的减压措施、正确管理摩擦力和剪切力、正确管理潮湿和调节营养等方法。结果89例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零。结论神经内科高危压疮发生患者,与压力、剪切力、潮湿、营养不良有关;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高危压疮的发生率。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危重症卧床压疮发生高危患者89例采取预先评估与实施针对性护理,得出压疮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院初用Braden评分表评估得出的89例难免压疮发生的高危病人.运用科学的减压措施、正确管理摩擦力和剪切力、正确管理潮湿和调节营养等方法.结果:89例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零.结论:神经内科高危压疮发生患者,与压力、剪切力、潮湿、营养不良有关;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高危压疮的发生率.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组以血管闭塞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脑血管事件.因其发病机制和疾病演变过程中均可能涉及凝血机制的异常变化,因此,抗凝治疗是其目前经常的治疗选项.由于存在潜在的诱发出血的倾向,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是抗凝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总结我科150例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的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多灶性ACI患者的护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 Roy适应模式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 (〉 72 h)患者的临床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病房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28例和对照组 24例,观察组采用 Roy适应模式中的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 4种适应模式进行整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较两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 0.05)的条件下,观察组脱机成功率显著提高 (P 〈 0.05),使用呼吸机的天数明显缩短 (P 〈0.05).同时随访资料显示,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但是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对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中实行 Roy适应模式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正>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常见纵隔肿瘤,具有与未成熟淋巴细胞混合生长、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特点[1]。据2019年中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中国胸腺瘤发病率约为0.41/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手术治疗是胸腺瘤的主要方式,晚期或复发患者常需术后辅助放化疗[3]。但胸腺癌和复发性胸腺瘤放化疗不敏感依然是临床上的难点;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指南性研究成果至今也依然缺乏。胸腺瘤的预后和辅助治疗选择与其病理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88.
王运  李林法  庞伟强  易贺庆  龙斌  叶雪梅 《浙江医学》2020,42(3):240-244,25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不明原因腹膜增厚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腹膜增厚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利用视觉分析法并同时测量腹膜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18F-FDGPET/CT与同机CT在鉴别不明原因腹膜增厚中的诊断效能,以及恶性与结核性腹膜增厚者PET/CT各项参数和临床特征的区别。结果检出恶性腹膜增厚病灶者42例、结核性良性腹膜增厚病灶者18例。18F-FDGPET/CT与同机CT在鉴别不明原因腹膜增厚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5、0.833、0.883、0.927、0.789以及0.548、0.778、0.617、0.852、0.424。恶性组腹膜增厚的SUVmax较结核性良性组升高,分别为5.63±2.69和3.19±2.2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4.24可作为鉴别两者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为0.77)。此外,两组年龄、腹水密度、腹膜增厚形式及腹水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8F-FDGPET/CT鉴别不明原因腹膜增厚性质具有较高价值,但需注意与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其腹膜SUVmax往往较高,可与恶性腹膜增厚相似,此时需结合多项PET/CT参数来鉴别。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中氟 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值联合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2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 疗前接受血清 CEA 水平、EGFR 突变检测并行 PET/CT 检查的肺腺癌患者 196 例,采用 EGFR 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 EGFR 突 变。分析 EGFR 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原发肿瘤 18F-FDG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血清 CEA 水平及 CT 影像学特征的关 系。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 EGFR 突变的因素。ROC 曲线评估 PET/CT 中 18F-FDG SUVmax联合血清 CEA 水 平预测 EGFR 突变的效能。 结果 196 例患者中,EGFR 突变型 109 例(55.6%),EGFR 野生型 87 例(44.4%)。单因素分析显 示,EGFR 突变型患者女性比例、无吸烟史比例、血清 CEA 水平≥5 ng/mL 比例、无毛刺比例均高于 EGFR 野生型患者,而肿瘤直 径、18F-FDG SUVmax均低于 EGFR 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8F-FDG SUVmax<12.8、血 清 CEA 水平≥5 ng/mL、肿瘤直径较小、无毛刺是影响 EGFR 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均 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18F-FDG SUVmax、18F-FDG SUVmax联合 CEA 水平、肿瘤直径、边缘无毛刺的 AUC 分别为 0.613 和 0.754。 结论 18F-FDG SUVmax联合 CEA 水平、肿瘤直径、有无毛刺助于预测肺腺癌患者的 EGFR 突变状态,特别是当肿瘤样本不足以进行基因分析或无法进行基因检 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