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3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医药卫生   1252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改变及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治疗组、二巯丁二酸(DMSA)保护组,对4组小鼠1周内死亡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另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染毒12h后,取每组小鼠肝、脑组织做匀浆,测定H2O2值、CAT、SOD和XOD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死亡比100%,Na-DMPS保护组小鼠死亡比41.67%,两组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分别为(9.34±0.86)U/mg prot、(0.32±0.03)U/mg prot、(1.37±0.5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分别为(11.78±1.09)U/mg prot、(0.38±0.05)U/mg prot、(2.35±1.09)mmol/mg prot,Na-DMPS保护组分别为(9.33±0.20)U/mg prot、(0.31±0.02)U/mg prot、(1.42±0.2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较正常对照组及Na-DMPS保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致小鼠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升高,Na-DMPS可能通过降低其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而起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治疗对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diabetic,NOD)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的影响。方法:4周龄雌性NOD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IL-10表达质粒,注射Ringes液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0的表达,10周龄后每周测定血糖,25周龄HE染色观察未发病的NOD鼠胰岛炎程度。结果:处理组IL10的表达持续14d左右,糖尿病发病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71%)(χ2=5.57,P<0.05),且处理组中未发糖尿病的NOD鼠胰岛炎的严重程度亦低于对照组。结论:IL-10基因给药可以降低NOD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及胰岛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及DWI资料,其中317例鳞癌和35例腺癌;177例未绝经,175例已绝经。于ADC图像宫颈癌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并记录病灶的ADC最大值(ADCmax)、最小值(ADCmin)和平均值(ADCmean)。比较宫颈鳞癌与腺癌ADC值差异、绝经与未绝经患者宫颈鳞癌和腺癌ADC值差异;分别比较宫颈鳞癌及腺癌中绝经与未绝经患者ADC值差异。结果 宫颈鳞癌ADCmean和ADCmin均低于腺癌(t=-2.05,-2.28,P均<0.05)。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mean和ADCmin均低于腺癌(t=-4.40,-5.40,P均<0.05);而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mean、ADCmin和ADCmax均与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57,0.45,P均>0.05)。宫颈鳞癌及腺癌中,未绝经患者的ADCmean、ADCmax和ADCmin均高于绝经患者(t=-3.96,-2.53,-2.78及t=-3.71,-1.15,-5.01,P均<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ADC值不同,且受患者月经状态影响;未绝经患者中腺癌的ADC值高于鳞癌,绝经患者中腺癌ADC值与鳞癌相仿。未绝经患者宫颈癌病灶ADC值均高于绝经患者。  相似文献   
994.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又被称为Bland White Ganland综合征,是一种较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生率为0.4%.现将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方法成功诊断ALCAPA 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8只,给予草乌酒灌胃染毒制备急性草乌中毒模型。记录心电及血压变化,并于染毒后0.5、1、2、3和6h采血测定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取心室肌、肝脏、大脑皮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染毒后动物迅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的进行性加重趋势[染毒前:(121.98&#177;16.77)/(110.66&#177;8.78)mmHg,染毒1h:(102.98&#177;8.34)/(90.22&#177;5.85)mmHg,染毒2h:(66.81&#177;9.13)/(53.40&#177;6.32)mmHg,1mmHg-0.133kPa,P均〈0.013;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均持续升高,以染毒1h和2h的差异最为显著[乌头碱;(4.72&#177;3.26)μg/L比(18.48&#177;12.46)μg/L,新乌头碱:(21.52&#177;10.18)μg/L比(345.12&#177;81.36)μg/L,次乌头碱:(2.33&#177;0.70)μg/L比(23.66&#177;19.30)μg/L,P〈0.05或P〈0.013;两者呈正相关。光镜下观察,心肌、肝、脑组织均可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草乌毒性剧烈,吸收快,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血浆毒性成分浓度呈正相关,早期清除血浆毒性成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2、6、12、24 h各时间点脓毒症表现,并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血浆FIG、AT:A、tPA、PAI-1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 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24 h达高峰,濒临死亡。脓毒症组大鼠血浆FIG在染菌后呈进行性升高,6 h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组及酒精肝对照A5组(P<0.01),12 h达高峰,24 h FIG有下降趋势,但与12 h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AT:A在染菌后呈进行性下降,6 h即显著低于A5及N组(P均<0.01)。tPA在染菌后2 h第1次达高峰(P<0.05),下降至正常水平后于24 h再次显著升高(P<0.01),PAI-1于2 h显著升高(P<0.01),而tPA/PAI值2 h显著降低,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凝血紊乱,动态检测FIG、AT:A、tPA、PAI-1水平可反映创伤弧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7.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行MSCT检查,并经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图像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MSCT的主要征象有阑尾管腔直径增粗(直径>6mm)、管壁增厚38例,阑尾周围炎31例,阑尾结石19例,回盲部管壁肥厚15例,阑尾脓肿12例,阑尾炎性包块7例。MS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2%、93%、96%、75%。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表现。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性,30岁,阵发性心悸半月.体检无阳性发现.常规心电图(附图A)示A型完全性预激征.深呼吸时心电图(附图B,aVF与V_1上行同步记录V_1系连续描记)见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预激征随深呼吸周期出现交替性改变.深吸气时,平均心率81次/min,P-RO.13s,QRS时限0.14s,预激成分较小,aVF呈qrS型,V_1呈Rs型,形态较低小,继发性ST-T改变轻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阿霉素肾病大鼠(ADR)肾小球的结合,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结合的影响;同时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相应的血浆Ang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①大鼠肾小球具有特异性、可逆性、可饱和性、竞争性和高亲和力的AngⅡ结合位点。②肾病组血浆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受体的解离常数(K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肾病组肾小球Ang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 ma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后,两组大鼠肾小球AngⅡ受体的B max均上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肾小球AngⅡ结合位点是AngⅡ的受体。②ADR肾内RAS处于活化状态,B max的下降为同系物下调。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