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39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且依次呈现增高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前叶组织(P<0.05)。MMP-2和MMP-9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高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的异常高表达有关,MMP-9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用不同数量的煤油和溴苯混合成后配制 两种不同比重的备用液 A(0.9750)与 B(1.0650)。再利用备用液 A 与 B 连续制成了14个梯度柱。用5种已知比重的标准比重液测定其在梯度柱内下沉深度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的变化在-0.9991~-0.9999之间,P<0.0005,说明标准比重液在梯度柱内下沉的深度是可信的。本研究对28个正常与50个脑水肿大白鼠脑组织样本所测得的脑组织比重与用干湿法测得的含水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PTTG、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RT—PCR检测PTTG和P2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P27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TTG、P27蛋白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PTTG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27 mRNA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侵袭组PTTG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27蛋白表达显著减低,与PCN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TG mRNA和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导致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P27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是通过翻译或翻译后机制调控的,二者对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呈细胞周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1和2 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TIMP-1和TIMP-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中阳性率均为100.0%,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80.0%,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9%和38.7%。TIMP-1和TI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显著性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前叶组织(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TIMP-1和TIMP-2表达水平降低有关,二者可能在调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幕上幕下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高压与颅底血管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兔随机分成幕上组和幕下组 ,硬膜外腔预置球囊 ,扩张造成急性颅内高压 ,每隔 15min扩张球囊一次 ,用TCD同时监测基底动脉 (basilarartery ,BA)、右侧的大脑中动脉 (rightmiddlecerebralartery ,rMCA)并记录TCD参数、颅内压 (intracranialpressure ,ICP)、体循环动脉压 (systemicarteralpressure ,SAP)。结果 :①正常BA的频谱形成态与MCA的频谱形态不同 ,呈高阻力、低血流的特征。②在球囊体积为 0 4ml,0 5ml水平处 ,幕上组的ICP比幕下组明显增高 (P <0 .0 5 )。③幕上组MCA的TCD参数与ICP的相关性比BA的TCD参数与ICP的相关性密切 ;幕下组 :BA的TCD参数与ICP的相关性比MCA的TCD参数与ICP的相关性要密切。结论 :①幕上或幕下占位性病变存在颅内压力梯度 ,颅内压监护探头应放在病变处或尽可能靠近病变。②利用TCD行无创性ICP监护时 ,应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供血动脉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6.
经额外侧入路切除鞍区占位病变技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介绍经额外侧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例颅咽管瘤,20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要点:(1)先切除鞍内鞍上的大部分肿瘤;(2)电灼并切断来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及硬脑膜等处的肿瘤新生血管,切断一切供瘤及引流血管;(3)分片切除鞍上的瘤壁,电灼鞍内的瘤壁,同时全切残作的肿瘤;(4)保护好垂体柄。结果 1例颅咽瘤壁,予以全切;2例大型、巨大型垂  相似文献   
97.
颞下窝入路和改良入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简述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颞下窝入路奠定了侧颅底外科的基础;而一系列改良入路可以适应颅底区域的手术显露需要,如颞骨入路,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颞下-颞下窝-额下颅底入路,颅中窝-颞下窝入路,眶颧-颞下窝入路等。这些颅内外联合入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颅底外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已经成熟,但仍须注意术中功能保存,以期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比观察甘露醇(MN),川芎嗪(TMPZ),黄芩甙(BC)等对兔百日咳菌液(PB)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动物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NS组)百日咳菌液未治疗组(PB组),甘露醇治疗组(MN组),川芎嗪治疗组(TMPZ组)黄芩甙治疗组(BC组)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入PB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采用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测方法监测颅内压(ICP),观察用药后4h内ICP变化及4h脑组织含水量(WC),  相似文献   
9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是神经外科治疗难题之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既完全闭塞海绵瘘口,又保留颈内动脉的通畅。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的应用为TCCF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我科自1...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综述了创伤性轴突损伤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损伤后轴膜渗透性的改变、结构性蛋白水解导致的神经丝压缩、线粒体的损害、外伤所致的程序性凋亡、无髓纤维的作用及轴突损伤后的逆行和顺行性改变,并对可进行干预的靶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