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产程中B超诊断头先露胎方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妇产科(410008)刘能辉产程中胎方位的检测手段,以往是肛查或阴道检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借助超声来诊断胎方位。有学者报道在分娩早期根据胎儿脊柱(1)和超声多参数定量检测头先...  相似文献   
42.
排卵监测后宫腔内人工授精与指导性生活治疗不孕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分析排卵监测后宫腔内人工授精和指导性生活在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结合尿LH峰测定于排卵24h内行宫腔内工人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并比较其临床妊娠率。结果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156周期,临床妊娠36例,临床妊娠率23.1%。指导性生活160周期,临床妊娠20例,临床妊娠率12.5%。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指导性生活。  相似文献   
43.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排卵后排卵数或者移植胚胎数增加,多胎妊娠和多部位妊娠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增高。多部位妊娠容易出现漏诊,导致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甚至孕妇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和个体化处理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与改良短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首次接受体外受精的取卵周期648例临床资料,其中长方案组390例,改良短方案组258例.比较两组促排卵后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COH天数、取卵数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注射绒促性素当天(HCG日)雌、孕激素水平、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移植胚胎个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长方案组在Gn使用量、COH天数、取卵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改良短方案组(P〈0.01),而HCG日LH水平低于改良短方案组(P〈0.01).[结论]在控制性促排卵中长方案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改良短方案高,可作为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IVF-ET治疗的首选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5.
原发性无精、少弱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位点缺失的相关性,建立可靠的原发性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0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100例患者中,4例(4%)Y染色体上存在不同位点等位基因片段的缺失,其中3例患者为无精子症;1例为严重少弱精子症.结论:以多重PCR为基础的AZF微缺失筛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原发性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的方法.Y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生精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36岁以上高龄、卵巢低反应(POR)不育患者最适宜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6~45岁POR患者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根据患者前后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促排卵方案34个周期和灵活微刺激方案34个周期。比较前后两种不同方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 (1)微刺激周期、常规促排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MⅡ数、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微刺激周期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高于常规促排卵周期,窦卵泡数则少于常规促排卵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促排卵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大于微刺激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微刺激周期的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冻存胚胎数、MⅡ率及正常受精率均高于常规促排卵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POR妇女,微刺激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相比,可以获得较多的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和冻存胚胎数,MⅡ率和正常受精率也有提高,且微刺激方式更加温和,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Gn的用量和医疗费用,提示对于高龄POR不育症患者可能更宜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分析男方少、弱精子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和指导性生活的临床效果,以期更好地提高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不孕症门诊病人,采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结合尿LH峰于卵泡成熟时或排卵24h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或指导性生活。【结果】宫腔内人工授精(IUI)146周期,临床妊娠34例,临床妊娠率23.29%,指导性生活150周期,临床妊娠18例,临床妊娠率12%。【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男方少、弱精症的较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腔镜下剥除囊肿或经阴道B超下囊肿穿刺术后每月肌内注射曲普瑞林3.75 mg,共3次,于末次注射后14天左右开始使用促性腺激素(Gn)超排卵行IVF-ET妊娠情况;并以同期12例异位囊肿术后采用短方案行IVF-ET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Gn用量、用药时间、注射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或穿刺术后采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行IVF-ET,为患者节约了再次降调节的费用,且IVF-ET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VF-ET值得推荐的超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