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微血管密度(MVD)与药物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进行药物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95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患者10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统一药物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和MVD的表达,并分析药物治疗发生不完全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绒毛组织中IGF-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和MVD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χ2=4.67,P=0.03;χ2=18.43,P<0.01;t=46.71,P<0.01);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不完全流产的发生率为18.72%;研究组不完全流产发生率(28.42%)高于对照组(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痛经(OR=2.24,95%...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供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时, 在没有其他可用供者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法推迟或中止的情况下, 使用原计划供者进行allo-HSCT的可行性。方法纳入71例在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0日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其中16例接受轻症新冠病毒感染供者移植物(D-COVID+组), 55例接受未感染新冠病毒感染供者移植物(D-COVID-组)。比较D-COVID+组和D-COVID-组供者采集物组分, 观察两组早期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总生存和复发等结局。结果 D-COVID+组供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D-COVID-组相比, D-COVID+组移植物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计数相当, 且无需更多的采集次数。两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D-COVID+组移植物中位NK细胞含量高于D-COVID-组(0.69×108/kg对0.53×108/kg, P=0.031)。中位随访时间为72(33~104)d。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D-COVID+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494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376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118例患者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鉴别能力、一致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和白蛋白为PD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由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AUC为0.870(95% CI:0.820,0.920),验证集AUC为0.799(95% CI:0.691,0.907),提示模型诊断效能较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绘制出的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提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绘制的DCA曲线也表明了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通过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和腹腔感染和白蛋白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很好识别出PD术后出血的高风险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输血前后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V检测。结果:116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为13.79%,输血组输血前与未输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追踪检测输血后6、12、18、24个月病例,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抗-HCV阳性率增高,但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仍无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与输血前后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输血不增加感染HCV的风险。  相似文献   
7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痛苦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 ,因其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胆囊肝床的方法与常规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不同 ,术后腹腔引流应该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我科自 1999年至今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 12例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5 9例 ,女 35 3例。年龄16~ 73岁。因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入院。术后皆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选择一次性引流袋一个 ,剪下上面的乳胶管子 ,长约 30cm ,直径约 4mm ,正好能够通过 5mm穿刺套管 ,一端剪成鱼口状 ,上剪 3个侧孔 ,…  相似文献   
76.
1728人中眼睑黄色瘤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於1984年5月对洛阳市轴承厂工具分厂753人,机电修分厂562人,厂部机关136人及轴承设计处200人,省陆浑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77人,共1728人进行了眼睑黄色瘤患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调查对象,未作年龄筛选,自然光线下肉眼观察。对眼睑黄色瘤患者,分别作血脂、血糖、尿糖测定。结果一、发病率:1728人中,患眼睑黄色瘤者20人,患病率1.16%。其中男性1247人,患病15人,患病率1.20%。女性481人,患病5人,患病率1.04%。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7.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D -二聚体可以反应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为此 ,我们观察了 37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同时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6 2岁 ,依据 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将其分为有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官并发症两组。有血管并发症组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视网…  相似文献   
78.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刘竞  邱明星 《四川医学》2011,32(1):30-3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5月,对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手术路径均为后腹腔径路。术中沿腰大肌寻找、游离出输尿管,确认结石位置后用抓钳于结石近端控制输尿管。电钩纵向切开输尿管取石,置双J管,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于输尿管旁放置引流管(合并肾囊肿者同时行去顶减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约10~40ml,手术后3d结石清除率100%(102/102)。手术后1~3d拔除引流管,3~5d拔除导尿管,术后4~6d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d。其中2例患者(女)术后第3天出现漏尿,经留置导尿、中心负压吸引等治疗后于术后第5天愈合。所有患者术后4~12周膀胱镜拔除双J管。随访3~6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并可同时处理同侧多种疾病,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有效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替考拉宁在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价其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医院血液科应用替考拉宁的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应用替考拉宁的血液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病原菌组成、疗效及安全性等;同时回顾性分析替考拉宁在各种血液病及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疗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6例占53.61%,社区感染135例占46.39%;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43%、革兰阳性菌占26.97%、真菌占14.60%;使用替考拉宁总有效率为77.31%、总不良反应率为2.06%。结论血液病患者特别是在<60岁未合并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可疑革兰阳性菌感染时,选用替考拉宁抗感染可获得较好疗效,进一步证实替考拉宁为一种高效、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能够经验性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感染。  相似文献   
80.
张会永  吴威  刘竞男  陈智慧  张静生 《中草药》2020,51(6):1455-1462
目的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探索、分析《温病条辨》中与COVID-19相关的条文、方药,为临床治疗COVID-19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为检索词在数据库CNKI和PubMed进行文献检索,将文献中出现的症状按频数分类,并与《温病条辨》中相关症状对比,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分析相关条文及方药。结果共纳入中英文文献20篇,累计报道样本647例。临床表现共计28种,分为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如肌痛、乏力等。其中发热(558例)、咳嗽(395例)、乏力(257例)3种症状出现次数最多。通过分析,筛选《温病条辨》中对应的条文15条、方剂18首、药物46种。其中上焦篇条文2条,中焦篇条文9条,下焦篇条文4条。治疗湿热类方剂7首,寒湿5首,温热6首。药物出现次数较多的为半夏(6次),桂枝、通草(各5次),茯苓、滑石、黄连、薏苡仁(各4次)。湿温类疾病主要以半夏、桂枝、黄连、黄芩、干姜等辛开苦泄,以茯苓、通草、滑石、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以杏仁、白豆蔻、厚朴等开通气机;对于温热病,主要以知母、生石膏、连翘等清热泻火解毒。在疾病医学观察期可选用三仁汤、薏苡竹叶散;临床治疗期轻型、普通型可参照选用三仁汤、薏苡竹叶散、杏仁薏苡汤、五苓散、白虎加桂枝汤、苓姜术桂汤等,重型可参照选用黄芩滑石汤、杏仁滑石汤、茯苓皮汤;危重型可参照选用椒梅汤、减味乌梅丸、四逆汤、桃花粥;恢复期可参照选用麦冬麻仁汤、五汁饮、牛乳饮等。结论经典指导临床,《温病条辨》所载方药可为临床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