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老年脊柱骨折类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119例伤员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78例,≥60岁组41例。收集其骨折类型、神经损害程度、复合伤及多个部位脊柱骨折的有关数据,分析发生地震伤时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结果 ≥60岁组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最多见(占所有骨折类型的48.8%),其次是爆裂骨折(占46.3%),仅有2例骨折脱位,未发现有安全带骨折,其骨折类型的总体构成情况与〈60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例伤员伴发了较严重的神经损害(24.4%),29例伴发其它部位损伤(70.7%),16例出现多个椎体损伤,发生率为39.0%,与〈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0岁组中神经功能发生A级损伤2例,B级损伤2例,C级损伤6例,D级损伤8例,神经功能正常(E级)的伤员有23例。发生复合伤的29例伤员中,并发肢体骨折20例,并发肋骨骨折11例,并发挤压综合征、肺挫裂伤、肠梗阻的伤员各有1例,并发两种以上复合伤5例。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部位以T12、L1、L2最多见,16例伤员中发生两个以上椎体压缩骨折10例,两个以上椎体爆裂骨折2例,1个椎体爆裂骨折及另1个椎体压缩骨折4例。结论 汶川大地震老年人脊柱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其类型构成与中青年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中青年脊柱骨折伤员相比,老年人发生严重神经损伤的比例低,发生复合伤和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是否使用唑来膦酸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9例)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s角,VAS评分,JOA评分,腰椎骨密度值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比均明显升高,Cobb's角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比高于对照组,Cobb's角值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腰椎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上所述,PKP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减轻老年患者疼痛,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二次骨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CS)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5月到2007年5月,采用一期开放前路或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半椎体切除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31例CS患者.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14岁3个月(4岁8个月~21岁3个月).随访观察对侧凸、后凸以及躯干平衡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450min.平均为333min.术中出血210~1900ml,平均750ml.固定节段为2~6节,平均3.7节.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2周后痊愈.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大腿前方感觉过敏、疼痛,观察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7~54个月,平均18.5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48.9°,末次随访时为16.30°平均矫正率为66.7%.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1.10°,末次随访时为16.2°,平均矫正率为47.9%.躯干偏移和腰椎前凸角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可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病灶彻底清除后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比较。 方法:①实验对象:2003-01/2005-1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4例,随机选择4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材料:Osteoset-T人工替代骨: 由美国瑞特(Wright)医疗技术公司生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③实验方法:实验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带妥布霉素的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内固定;对照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单纯自体骨植骨内固定。④实验评估:根据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 结果:①患者平均住院19.5 d(12~27 d)。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状,术后1周平均白细胞计数8.2×109。②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Cobb角15°,畸形矫正角度没有丢失。③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40%(8/20);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5%(17/20),单纯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10%(2/20例),术后6个月达55%(11/20)。术后1年两组的融合率均为100%。 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胸腰椎脊柱结核骨融合术中可以补充植骨量,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相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35.
背景: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是临床首选的融合材料。其促植骨融合能力有限,且价格昂贵。一种新型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PAA/n-HA/CS)椎间融合器的早期临床效果良好。目的:评价PAA/n-HA/CS融合器行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4年3月至9月在我科接受单节段TLIF治疗的30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植入PAA/n-HA/CS融合器,对照组植入PEEK融合器。试验组1例患者术后1年失访,其余患者均获36个月随访。试验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8~70岁,平均48.6岁。其中腰椎滑脱症14例,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5例;手术节段:L4-L5 9例,L5-S1 10例。对照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48.0岁。其中腰椎滑脱症6例,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例;病变节段:L4-L5 5例,L5-S1 5例。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三维CT检查,测量患者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前凸曲度评价手术效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腰痛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曲度及ODI评分等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试验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5%、100%,对照组分别为90%、100%。两组植骨融合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n-HA/CS融合器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融合节段的生理高度及曲度,显著促进植骨融合,其应用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中期随访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所致后凸畸形的儿童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1.6±2.7(6~14岁)。脊柱结核病程86.3±33.1个月(58~142个月)。病变部位分布在T2~L3,其中累及2个椎体4例,3个椎体11例,4个椎体6例。6例伴有神经损害,其中Frankel C级2例,Frankel D级4例。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为68.4°±18.2°(40°~110°)。均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其后每年门诊随访,通过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位置及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失血800~1600ml(1100±244ml);手术耗时270±74min(210~410min)。手术固定节段6.8±1.6个(5~10个)。1例T2~T5侧后凸畸形伴双下肢不全瘫、Frankel C级患者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评级下降至B级;未发生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8.8±8.1个月(14~38个月),1例发生术中脊髓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 D级,另5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恢复至正常。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24.6°±15.1°(4°~59°);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为25.9°±15.0°(4°~61°),矫正丢失1.3°±0.3°(0°~4°)。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背痛VAS评分由术前4.3±1.1分(2~7分)降至随访时的0.8±0.6分(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结论 :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Vectra-T动态钢板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融合情况及影像学指标是否优于Atlantis杂合钢板及并发症是否较小。方法回顾分析60例动态钢板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患者,其中Vectra-T:32例,Atlantis: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钛网矢状角,矢状面位移,冠状角;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前凸角及C3-C7前凸角,比较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沉降率变化;结果术后两组均无钢板、螺钉断裂现象发生。两组在JOA评分上无明显差异,术后颈椎前凸及融合节段前凸两种动态钢板无明显差异,两组1年随访时均融合,且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种钢板的钛网稳定性及下沉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应用Vectra-T动态钢板与Atlantis钢板融合成功率均高,融合速度都快,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颈椎整体前凸、融合节段前凸;钛网稳定性方面两组病例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8.
赵耘  刘立岷  郑万平 《重庆医学》2015,(26):3658-3660
目的:探讨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103例脊柱结核患者经前路(第12胸椎以上经胸,第1腰椎以下经腹膜后)结核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术,椎间结构植骨,残余患椎短节段内固定。结果结核患者接受手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影像学结果显示病灶平均后凸角明显下降(P <0.05)。术后随访发现,半年后植骨已融合,局部的后凸平均角度为13°,与术后相比无明显改变。此外,1年后患者内固定位置并无松动断裂,植骨无位移脱落,四肢活动正常,局部无叩、压痛。结论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9.
"5.12"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和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造成9万多人住院治疗.华西医院共治疗地震伤员2725名(截至7月15日).华西医院骨科通过科内检诊分类与分类救治共治疗地震骨科伤员1410名.地震伤是一种突发灾难,医护人员面对大量成批伤员时需要采取高效、快速的救治措施,但在这种严重灾难时实施救治有很大难度.我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经胸前路行半椎体切除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胸椎半椎体畸形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2~17岁;T10 3例,T11 2例,T12 2例。全麻后在半椎体侧胸廓腋中线7~8(或8~9)肋间隙作一锁孔建立观察通道插入胸腔镜;在与半椎体同水平面所对应的肋间隙的腋中线至腋后线做5~7cm切口并经肋间隙开胸。暴露半椎体后在胸腔镜监视下切除半椎体及相邻的椎间盘。关胸后一期或二期经后路切除半椎板及附件,并应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结果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由平均41°减为21°,矢状位由平均36°减为1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及双下肢神经症状。短期随访患者切口瘢痕小,无肋间神经痛,脊柱融合及内固定物良好。结论经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半椎体切除治疗胸椎半椎体,在保证前、后联合手术的矫正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