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45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西地那非对狗股骨头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西地那非选择性增加股骨头血流量的可能性。方法  a)狗 16只 ,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10只用于经静脉用西地那非实验 ;B组 6只用于经髋关节外周动脉用西地那非实验。b)氢廓清技术用于定量测定股骨头血流量。结果  a) A组 :高剂量组血流量从 (0 .16 89± 0 .0 2 80 ) m L· min- 1 · m L- 1 增加到 (0 .2 0 39± 0 .0 90 7) m L·min- 1 · m L- 1 ,差异不显著 ;中剂量组血流量从 (0 .15 4 1± 0 .0 4 2 1) m L· min- 1 · m L- 1 增加到 (0 .1783± 0 .0 84 7)m L·min- 1 ·m L- 1 ,无显著差异。b) B组 :低、中、高剂量用药后股骨头血流量增加 ,但仅高剂量用药后血流量 (0 .2 2 92± 0 .0 84 7) m L· min- 1· m L- 1与用药前的 (0 .1330± 0 .0 6 6 1) m L· min- 1· m L- 1比较有显著差异 ;血流量与药物剂量间存在回归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 :Y=4 .184 X 12 .933。结论 西地那非能增加狗股骨头血流量 ,为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临床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临床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1973年,Steinman就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进行了描述[1]。90年代以后,人们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大量矿增DCs成功。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肿瘤组织及其周围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转移和病人预后有关,使DCs成为肿瘤免疫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DCs肿瘤疫苗应用研究的开展,DCs已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之一,大量的  相似文献   
5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以便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 随访1975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45例,其中208例行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37例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共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30例,其中椎管狭窄8例,腰椎不稳7例,硬膜外瘢痕4例,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3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和假关节形成各1例。结论 术后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高黏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10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3例,共31个椎体。男6例,女17例;年龄59-83岁,平均67.3岁。术中采用体位复位,局部麻醉,从椎体压缩严重侧单侧穿刺,经椎弓根人路,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3.0-6.5ml,平均(4.7±1.0)ml。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行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对手术前后VAS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和感染等)的发生情况。除常规X线检查外,手术前后常规行腰椎CT扫描。结果 术后随访1-7个月,平均3.7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的VAS平均为(7.57±1.10)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3.17±0.87)分(t=18.72,P〈0.01),术后1周平均为(2.43±0.65)分(t=20.73,P〈0.01),术后1个月平均为(2.26±0.66)分(t=22.42,P〈0.0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2例发生椎体旁骨水泥渗漏,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具有瞬间高黏度、可注射时间长、定向可控注射、低聚合温度、操作简单和低放射暴露等优点,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5.
内窥镜辅助下颈椎微创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脊柱外科微创手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尤其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ME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 ,目前开展的显微内窥镜辅助下颈椎微创手术 ,包括颈椎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 ,却不象腰椎微创手术那样开展普遍 ,内窥镜辅助下颈椎微创手术仍处于开始阶段。该术式的切口小 ,颈部肌肉剥离少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一、历史背景颈椎前路内窥镜下手术报道较少。Kessel[1 ] 1997年首先报道了 1例急性创伤性颈椎前方硬膜外血肿应用颈椎前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经验 ,术中取颈椎前…  相似文献   
56.
腓骨长肌逆转移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腓骨长肌有较强的肌力,其腱性组织长,临床上普遍采用其顺行移位,以纠正足部某些畸形,但尚无逆转移位的报告。我院通过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设计了腓骨长肌向上逆转移位的两种术式:经胫前逆转以重建股四头肌功能;于膝后逆转以纠正膝反张(钟世磐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4;2:193)。自1984年以来,我院经8例实践,证明此术式效果良好,现将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8.
内固定应用与否对胸腰椎结核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部位,约占50%左右。脊柱结核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多年来探讨的重要内容。我科1991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脊柱结核50例,均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外科治疗,手术方法不同,效果亦各有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Torode和Turncs两位澳大利亚脊柱外科专家从1993年2月13日至3月11日来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了为期约1个月的学术交流。在此期间与我省脊柱外科专家及来自各地医院的50多位医生举行了研讨会及一系列的讲座。与会澳大利亚专家示范了C-D棒与Zielke链矫治脊柱侧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0.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和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1日-4日在南国花城广州成功举行。这是广州市第一次承办全国骨科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