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制备载全氟戊烷/锰卟啉/紫杉醇的多功能纳米探针,评估其体外光声/超声/磁共振三模态成像及声动力治疗(SDT)联合化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全氟戊烷(PFP)/锰卟啉(MnTTP)/紫杉醇(PTX)的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PFP-MnTTP-PTX@PLGA,FMP@P),检测其表面电位、平均粒径、药物包封率,并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观察纳米粒的体外光声/超声/磁共振显像效果及活性氧产生能力。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验证FMP@P体外SDT联合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结果 FMP@P平均粒径为(323.1 ± 68.3)nm,表面电位为(-14.5 ± 8.3)mV,MnTTP及PTX包封率分别为93.55 ± 0.46%、81.23 ± 6.93%。纳米粒可以增强超声/光声/磁共振成像。经超声辐照后,4T1细胞内产生大量活性氧,可显著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载全氟戊烷/锰卟啉/紫杉醇的多功能纳米粒,可体外增强光声/超声/磁共振显像,并介导SDT联合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92.
焦磷酸钙沉积病为焦磷酸钙晶体沉积于关节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以及关节周围组织,如滑膜、肌腱、滑囊,特征是软骨钙化,急性发作时称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是Ryan-McCarty诊断标准,包括滑液分析中存在焦磷酸钙晶体和典型的影像学下软骨钙化。肌骨超声的应用使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增高,本文就焦磷酸钙沉积病的超声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右心室功能可作为心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评估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右心室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其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联合二维纵向应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疑诊为CAD的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CAD组(n=60)和对照组(n=46),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EAT厚度(EAT_S)、舒张末期EAT厚度(EAT_D),采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尖三个切面的图像,获取左心室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GLS_(17))和12节段(除外5个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值(GLS_(12))。绘制ROC曲线,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确定EAT_S、GLS_(12)最佳预测截断值,分析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3种方法对CAD的预测价值。结果CAD组EAT_S、EAT_D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EAT_S(OR=1.79)、GLS_(12)(OR=1.20)均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对CAD的最佳预测截断值分别为5.55mm、-16.95。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预测CAD的AUC分别为0.67±0.05、0.64±0.06及0.7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T_S与GLS_(12)均可以作CAD预测评估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对CA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5.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肌线粒体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测值与心肌线粒体的关系。方法 :12只开胸犬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静脉注射高钾、高钙溶液 ,使心脏停搏于舒张状态、收缩状态 ,用 HP-550 0型超声诊断仪 ,于停搏即刻、停搏后 3 0 min、停搏后 60 min分别从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采集射频图像 ,并用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得感兴趣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 (IBS)值 ,在上述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线粒体体视学参数。结果 :随着犬心脏停搏时间延长 ,心肌线粒体肿胀、出现空泡 ,基质内电子密度降低 ,嵴排列紊乱、变短、消失 ;线粒体体视学参数 :体密度 (Vv)、表面积密度 (Sv)、平均体积 (V)、平均表面积(S)均增大 (P<0 .0 5) ,表面积与体积比 (Rsv)减小 (P<0 .0 5) ,数密度 (Nv)无明显改变 (P>0 .0 5) ;收缩状态与舒张状态 IBS值均减小 (P<0 .0 5)。IBS与 Vv、Sv、V、S、Rsv的相关性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线粒体可能是心肌组织中对 IBS起较主要作用的散射体之一  相似文献   
96.
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胸闷1月,加重1周”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性心悸、气促、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无压榨感,无放射痛,自服药无缓解,入院前1周症状加重,出现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血压130/90mm Hg(1mm Hg=0.133kPa),第二心昌分裂,心浊音界轻度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没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电图;原发性T波改变。  相似文献   
97.
超声破坏微泡促进骨骼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引起的微血管破裂促进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有效性。方法 将 30只 Wistat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组经静脉输入自制的白蛋白微泡造影剂 0 .5 ml,同时用 1MHz,2 .0 W/cm2 的超声在其骨骼肌局部间歇作用 2 min;1组仅在骨骼肌局部用同等的超声能量作用 ;第 3组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 ,各组分别取 1只做石蜡切片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各组剩余的大鼠于 2周后处死 ,免疫组化观察骨骼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 因子的表达。结果 超声破坏微泡组大鼠骨骼肌中可见 VEGF和 因子的表达较多 ,有较多的新生血管生成 ;而单纯超声作用组 VEGF和 因子表达较少 ,血管新生不明显 ;对照组中无 VEGF和 因子表达 ,无新生血管。结论 超声破坏微泡引起的微血管破裂可刺激骨骼肌中内源性 VEGF的分泌 ,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制备一种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并将其与普通脂质微泡在正常兔肝的造影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其造影效果.方法 经机械振荡法制备纳米脂质微泡,检测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等物理特性.分别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自制纳米脂质、普通脂质微泡造影剂(2.5 ml/kg),动态观察肝的实质回声增强情况,并用DFY型超声图像分析诊断仪对造影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纳米脂质微泡平均粒径为415.8 nm,平均电位为-(13.7±1.6)mV.造影后观察:该纳米微泡能明显增强兔肝的二维灰阶显像,与普通脂质微泡比较,纳米微泡达峰时间较晚,峰值持续时间较短,增强持续时间较普通脂质微泡长,纳米微泡对肝的增强峰值强度略低于普通微泡.结论 自制纳米微泡形态好,粒径均一,显影效果理想,为肿瘤的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9.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作为医学影像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用于观察与声束方向呈任意角度的切面,并可快速成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 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转染;第2组为脂质体转染组:用相同浓度PEGFP-C1质粒进行常规脂质体转染;第3组为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加入5 μg PEGFP-C1质粒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然后分别用0.25 W/cm2、0.5 W/cm2、1.0 W/cm2超声波经培养板底部辐照10 s.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转染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录每高倍视野(400×)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单纯造影剂转染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其中以0.5 W/cm2超声辐照组表达最强,每高倍视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20.7±3.2)个/HP,高于0.25 W/cm2与1.0 W/cm2超声辐照组[分别为(4.8±1.9)个/HP;(9.9±2.3)个/HP],与脂质体转染组[(22.1±3.5)个/H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泡声学造影剂加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与表达,超声辐照条件是影响转染率的重要因素,适宜条件时其转染效率与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